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解读
2020-12-19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在探索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也就是说,幼儿接触的新事物要生活化,要支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经验。笔者经观察发现:在不起眼的蚕豆身上也会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探究契机,小小的蚕豆也是个“活宝贝”。
一、看一看
观察:“老师你看,这粒蚕豆宝宝长得好黑啊,和其他蚕豆宝宝的颜色不一样。”郑睿边说边拿起那粒颜色最深的蚕豆展示给我们看。“我这里的蚕豆有绿色的,还有棕色的。”梓辰指着自己面前的蚕豆向同伴介绍道。“我发现蚕豆宝宝有一条黑色的线,这是什么啊?”艺曈拿了一粒蚕豆,指着蚕豆上的一条黑色眉状物惊喜地问道。“这里是蚕豆的小嘴巴吗?”旁边的心怡问。“我猜是蚕豆的眼睛。”“我猜是蚕豆的头发,和我们的头发一样,也是黑黑的,长长的一根。”“像我们的眉毛,一条黑黑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那么,这条黑色的眉毛形状的东西到底是蚕豆的什么呢?它有自己的名称吗?“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我回家让爸爸帮我查一下电脑。”“我回家问我爷爷,我带的蚕豆就是爷爷自己种的,他应该知道的。”“我回家问我姐姐,她比我大,上初中了。”……“好的,那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知道了就告诉我们大家哦。”“好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解读:“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现。幼儿的‘好探究’还表现在当看到新奇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时,感到兴奋,乐在其中,而且有交流的愿望和冲动。”有的孩子说“蚕豆是绿色的”,有的孩子说“蚕豆是棕色的”,有的孩子发现蚕豆上面有一条黑色的线,还有的孩子发现蚕豆有大有小……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对蚕豆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数一数
观察:“你们想用自己的手抓起一把蚕豆吗?”“想!”“你知道自己一把能抓起几粒蚕豆吗?”“我的手大,一把可以抓很多。”“我可以抓20粒蚕豆。”“我可以抓50粒。”……孩子们各自猜测着自己一把能抓起多少蚕豆,并且开始抓起一大把蚕豆放在了自己的绿色盆子里。辰辰一边用食指移动着蚕豆嘴里一边数着个数:“老师,我抓的蚕豆有25 粒,比他们都多,因为我的手很大。”睿睿则兴奋地嚷嚷着:“老师你看,我的手可以抓这么多的蚕豆!”
解读:4~5 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多少,应该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使之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特征。在“比比谁抓得多”游戏过程中,小朋友自己通过对比蚕豆数量,知道25 比16 多,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他们通过点数的方式也体会到了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相同数量的蚕豆不论摆成一列火车还是一个圆圈,其数量是不变的。
三、比一比
观察:“这粒蚕豆和那一粒蚕豆不一样,你看,这粒蚕豆的这条线是黑色的,那一粒蚕豆的这条线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帆帆好奇地问道。他先是把两粒不一样的蚕豆放在了手掌心进行对比,给同伴看不一样的地方,接着用大拇指和中指把两粒蚕豆捏在了一起,把两粒蚕豆的线朝上进行了对比。“这粒蚕豆画上眉毛了,它就变黑了,我妈妈的眉毛就是画出来的。这粒蚕豆像我们一样,没有画眉毛,所以它没有黑色的线,哈哈哈……”宸宸开心地解释道。是啊,据了解,豆眉的颜色和豆子生长时间的长短、成熟程度有关,时间长了长熟了,豆眉的颜色就变深了,时间短的长得嫩的,豆眉颜色就淡一些。孩子解释得多地道啊,我不由自主地为孩子的天真比喻赞叹不已。
解读:孩子们在观察蚕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选出了自己蚕豆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发现了豆眉颜色不一样,有黑色的,有绿色的,他们能感知和区分蚕豆大小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来描述。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借助多感官通道,通过看一看认识了蚕豆的基本外形特征,通过比一比知道了区分蚕豆大小,通过数一数蚕豆的数量比较出了多少,通过摆一摆创造作品展现了想象力,通过演一演体现了低结构材料在区角游戏中的灵活运用。在与蚕豆的一系列互动游戏中,我们充分尊重和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在其中表现出了积极参与、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不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可见,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和解读能力,可以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探究环境,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