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课堂的高效应用
2020-12-19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赏析课作为音乐课程最为基本的课程,更成为当前培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赏析课以乐曲的倾听、鉴赏为中心,是发展与张扬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载体。然而,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则以讲解音乐知识要点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使之被动学习和赏析,这也导致赏析教学流于形式,更无法达到音乐赏析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体验、深度体验为主旨,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有机地将体验式教学与赏析教学进行高效的整合。
一、巧用课前导入,引发学生体验
“学以趣为先”,赏析课教学若想取得实效,必须先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投入乐曲的欣赏活动中,才能确保赏析课的有效开展。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方式出发,做好课前导入工作,则是实现此目标的必然要求。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思维为主,在认知活动中偏好直观可感、形象性强的内容,因而,教师可以将歌曲中所描绘的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欣赏歌曲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调动其欣赏兴趣。以《白色的桦树林》欣赏教学为例,该作品为加拿大民歌,歌曲中展现了茂密桦树林的优美景色,穿插着驯鹿、河狸、湖水、山冈等要素。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前,应结合歌曲内容为学生创设直观可感的情境,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另外,在赏析结束之前,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音乐体验情况进行了解,并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的音乐赏析学习,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音乐加以联系,并用心去体验音乐,使之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音乐的审美。此时,学生在音乐体验与审美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立足自主体验,培养聆听能力
音乐是基于人耳的艺术,将跳动的音符传入人耳,从而实现感染与熏陶的目的。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具情感表现力的,教师在学生聆听之初,要从乐曲本身的情感出发,以有效的手段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情绪与音乐的情感交融,这样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赏析教学以学生的欣赏为基础,而聆听则是欣赏的核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能力,以提高学生音乐赏析能力与审美能力。如在教学《划龙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体验“劳动号子”,并聆听音乐与“号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鼓励学生能够配合音乐及自身情感体验将劳动号子“喊出来”,在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理解能力。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体验情境,如“喊号子”的体验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体验结束之余,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体验活动来加深对《划龙船》音乐风格的了解,这对丰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借助问题设置,引导深度体验
传统的赏析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音乐欣赏不够深入,教师的讲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感受,导致学生欣赏不够深刻,严重降低了欣赏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赏析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将体验式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凭借,把音乐赏析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赏析的主人,推动教学活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对此,问题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结合乐曲内容,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带着思考去赏析,既能明确学生的赏析重点,也能提高他们的赏析能力。如在《八月桂花遍地开》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进行该音乐的简介:江西民歌,其创作背景是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苏区人民群众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当学生完成对该音乐的最初了解之后,教师再结合音乐本体、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表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以引发学生对该音乐的深层次体验赏析。比如,歌曲的节奏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如,“该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呈现出怎样的气氛?”“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学生则会在思考教师设问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这对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均有促进作用,且能够达到提高赏析教学质量的目的。
音乐赏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以乐曲的欣赏为教学核心,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主旨,并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借助体验式教学来激发、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通过课堂音乐赏析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之在音乐学习、赏析过程中,不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