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020-12-19江苏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江苏: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课程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
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资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也易于被学生理解与学习。将小学科学课程与地方文化结合,以地方资源与自然环境为载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地方文史资源与科学课结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在设计符合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时,要注重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地方资源结合,以本土资源为切入点,使科学教育融入生动的本土科学文化。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地方文化特色,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有助于打破传统科学教学的常规性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科学课程实施中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民族的差异,在教学要求和安排上要具有弹性和个性。教材鼓励师生对当地的植物、动物、自然环境展开观察和研究,不拘泥于课本所提供的案例,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师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各种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传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而将小学科学课程与地方文史资源相结合、科学探究活动与地方自然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延展到课堂外,能实现地方资源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能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走向自然,走进家乡。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科学教育中,借助于各具特色的本土资源优势,让本土文史知识滋养科学课程,把科学教育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沃野,沐浴本土文化的阳光雨露,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弘扬并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二、地方文史资源与科学课结合的策略
(一)基于地方文史资源,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丝绸的国家,桑蚕生产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江浙一带,农村养蚕极为兴盛。我们的家乡——海安,地处江苏中东部,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海安有着五千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更是被誉为“中国茧丝绸之乡”“湖桑之乡”。
《养蚕》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蚕是学生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学生着迷的奇妙小动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的收益。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区,位于海安的农村,学生虽然没有自己亲身养过蚕,但是他们都看见过家长养蚕,也非常熟悉蚕。
按照教学内容的编排,学习本课时是四月初。这个时期,在当地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适宜养蚕。我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五月中下旬,这个季节正是当地养殖春蚕的时候。将科学探究活动立足本土科学田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土资源出发,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
(二)利用地方文史资源,丰富科学探究过程
等到当地人们开始养殖“春蚕”时,让学生走进蚕室,和家长一起养蚕,学习养蚕的经验。学生亲手照料蚕宝宝的“饮食起居”,详细观察和记录它们的进食、眠起、蜕皮、羽化、繁殖的全过程,鼓励他们在养蚕的过程中,用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及时记录蚕的各个生长时期。通过亲历养蚕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仔细观察蚕的形态,了解蚕的生长史,更体验到了养蚕的乐趣与艰辛。
在养蚕的活动中,我还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丝绸厂,观看现代缫丝的工艺,目睹全自动缫丝的神奇。回到学校后,学生在实验室利用原始的方法进行抽丝,认识养殖桑蚕的意义。通过养蚕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勤劳,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三)基于地方文史资源,开展科学创新活动
我们当地的桑蚕茧形匀整,茧色洁白,被誉为“蚕蛹中精品”。而彩色蚕茧,颜色艳丽,在纺织品生产中减少了染色环节。有学生提出猜测:“如果我们利用彩色饲料喂养桑蚕,是不是就能得到彩色的蚕茧呢?”对于学生的这一提问,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学生分别用抹了红、紫、黄、绿四种不同颜色饲料的桑叶喂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用彩色饲料喂养桑蚕,惊喜地发现用彩色饲料喂养的桑蚕,果然结出了彩色的蚕茧。学生通过亲自探究,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理解了有关蚕的科学知识,创新了养蚕的方法,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课程所需的资源正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也正呈现更多的途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需要具有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教材的引领下,确立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观,重视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将其引入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来。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尽可能地将科学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彰显其草根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草根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本土科学文化,在地方本土文化滋润下的科学田野上,达到科学学习的“知行合一”“学做合一”。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