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黑河湿地候鸟调查
2020-12-19王立山尹昭霞周占彬
王立山,侯 锋,尹昭霞,周占彬
(1.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高台734300;2.甘肃省高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高台734300)
1 基本情况
高台县黑河湿地在甘肃省张掖市西部,属黑河流域中下部平原区,湿地总面积达2.99万hm2,其中,核心区1.05万hm2,缓冲区1.05万hm2,试验区0.84万hm2,占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6%,是春、秋两季大批候鸟迁徙停歇栖息的天堂,是候鸟迁徙的主要中途停歇地。
2 鸟类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2.1 认真制定湿地保护区鸟类监测工作计划
根据《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工作计划》,依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预警方案(试行)》等法律法规,认真研究制定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监测工作计划》,规范监测工作程序,明确监测工作目标和任务,为扎实开展黑河湿地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2.2 明确湿地鸟类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2.2.1 监测的主要内容 重点监测了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鸟类资源。湿地鸟类监测内容包括鸟类的生境特征、动态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人为干扰状况及影响等。
2.2.2 监测样带和样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鸟类栖息活动和分布情况,在湿地保护区规划设置鸟类监测样带10条、样点10个,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鸟类监测。
2.3 主要方法
2.3.1 监测方法
2.3.1.1样带监测:根据季节和鸟类分布情况,将现场候鸟种群数量计数登记。
2.3.1.2样点监测:根据季节和鸟类分布情况,监测者到达每一个监测样点后,将现场候鸟种群数量计数登记,有条件的拍摄照片留存。每个样点间隔10~15 d左右做1次重复调查。
2.3.2 监测工具 监测工具主要包括保护区地形图(卫星航拍图册)、GPS定位仪、高倍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长焦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测距仪、鸟类图谱等。
3 湿地保护区鸟类现状
3.1 候鸟种群
以保护区2019年监测记录数据为例,记录湿地鸟类17目29科共51 541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级的Ⅰ级动物5种1 239只,有黑鹳498只、遗鸥718只、白尾海雕15只、金雕8只、玉带海雕2只;国家重点保护的Ⅱ级动物13种2 126只,有白琵鹭1 653只、白尾鹞8只、苍鹰6只、大天鹅396只、凤头麦鸡11只、红隼9只、黄爪隼8只、金鸻12只、玉带海雕2只、鹗11只、长耳鸮2只、蓝耳翠鸟7只、钳嘴鹳1只;国家三有鸟类52种47 221只;濒危鸟类6种124只;其他鸟类7种831只。鸟类各阶段栖息情况:越冬期3 273只,停歇期12 317只,繁殖期6 533只,迁徙期29 418只,显示在湿地保护区夏候鸟种群数量最多。
通过监测对比,鸟类种群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3 074只,监测结果表明:在高台黑河湿地内栖息繁殖的鸟类种群和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2重点鸟类监测
从2016年开始连续4年重点对黑鹳栖息、繁殖、迁徙情况进行了专项监测,在正义峡繁殖的黑鹳巢穴6处,繁殖幼鹳15只。在合黎山榆树河繁殖巢穴1处,繁殖幼鹳2只。
通过对湿地保护区黑鹳实施专项监测,重点记录黑鹳在各季节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基本掌握了黑鹳的栖息繁殖和迁徙规律。从3月到11月,黑鹳在湿地保护区栖息的种群数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状况,每年3月进入正义峡湿地等繁殖区域,7月底完成繁殖,10月份开始迁徙。由于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冬季也能在正义峡湿地、黑河沿线和合黎山部分山谷看到零星觅食的黑鹳。黑鹳种群存量的逐年上升的趋势,停留越冬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迁离时间推后,居留期增长,活动范围变大。由于黑河湿地保护区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候鸟保护力度的加强,黑鹳生存栖息和繁殖环境将越来越好。
4小结
由于近几年开展湿地保护区环境整改,候鸟迁徙繁殖环境在逐年好转,候鸟生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多年消失的灰鹤、遗鸥、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和南方地区的鸬鹚等水鸟种类和数量每年都有增加;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Ⅰ级珍稀鸟类黑鹳,每年在保护区有400只左右的存量,而且每年冬季都有部分留守,充分说明黑河湿地生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