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

2020-12-19肖红琳

云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铃薯农业

肖红琳

(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砚山 663100)

阐述近年砚山县马铃薯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概况,分析总结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马铃薯产业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一、发展概况

砚山县有耕地面积14.36万hm2,年平均气温16.5 ℃,年积温4500~5400 ℃,全年无霜期300 d余,冬春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500~2000 h,是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马铃薯是砚山的主要粮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十三五”以前常年种植面积2700 hm2左右,亩产鲜薯800 kg左右,以小春冬马铃薯种植为主,农户常规种植存在种薯混杂、管理粗放、产量品质不高、薯果市场竞争力弱、投入效益比偏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农村一家一户人工耕作,管理、投入不到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速度慢,高产栽培、成果转化率亟待提升。砚山县冬马铃薯成熟上市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与国内其他省份马铃薯主产区产品上市时间相异,恰好填补了全国新鲜马铃薯的市场空白,市场价格略高并相对稳定,发展空间很大。但砚山冬春干旱明显,12月至次年1月为全年最低温月,常遇霜冻天气,成为制约砚山马铃薯生产的瓶颈。

为解决马铃薯产投效益偏低、冬春干旱缺水和苗期遇低温霜冻等问题,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协同配合下,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农业科技推广、省现代农业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等项目扶持发展马铃薯产业,砚山抓住2016年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机遇,转变了马铃薯生产发展方式,加快了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在云南省推进马铃薯主食化行动方案的指导下,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生产企业和种植户近几年的共同努力,砚山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全县马铃薯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示范面积近3年(2017-2019年)累计完成7078.13 hm2,加权平均亩产鲜薯3184.5 kg,比非示范区亩增产865.2 kg,增长37.3%。马铃薯大、中果商品薯占90%以上,商品系数按0.9计,按市场综合价2元/kg计,加权平均亩产值5732.1元;非示范区亩产2319.3 kg,商品薯大、中果仅占85%,商品系数0.85,亩产值3942.8元。示范区商品薯比非示范区商品率提高5个百分点,提质、增产两项合计加权平均亩增产值1789.3元,增长45.4%。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砚山粮菜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推进砚山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队伍。为使项目有组织、有领导,组建了项目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同时成立工作队伍,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牵头,协调后抽调种子、土肥、植保、经作及乡镇农技站的技术骨干,组成项目实施工作队伍。深入项目实施村寨,组织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薯农户等开展宣传培训,指导科学选择地块,严格按照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示范片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2.整合项目扶持,支持产业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农业农村部门各专业站所通力协作,积极整合资源,加大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近3年7080 hm2示范面积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良种覆盖率100%,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1400 hm2,示范效果显著,为砚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3.培育龙头示范主体,扩大示范带动效果。砚山县马铃薯生产,以外销鲜薯为主,本地自销量小。因此,以种植大户、合作社、外地商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以种植能手和经商意识强的薯农为主,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为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技术到位率。通过培育龙头企业、种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龙头示范主体,扩大了示范带动效果。

4. 强化宣传发动,扩大开发力度。2014年引进新品种丽薯6号在平远试验示范种植表现较好,逐年扩大示范面积。县、乡加大种植示范宣传,通过网络等媒体扩大宣传面,2017年冬季,仅平远镇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1218.8 hm2,成为全州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主要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为上级领导指导生产和农民群众参观学习提供了范本。

(二)技术措施

技术路线为组织示范主体科学选地→示范高产优质薯种→规范精细整地→滴灌、微喷节水技术示范→(合理密植+中耕培土+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服务→适时采挖上市。

三、成效显著

(一) 经济效益显著

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通过扶持培育专业组织(企业)、种薯大户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马铃薯项目三年累计完成7078.13 hm2,亩产3184.5 kg,亩产值5732.1元,亩增产值1789.3元,项目新增产值18 997.36万元,新增纯收益15 028万元,亩新增纯收益1415.44元,户均年增收6370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3.79,农民得益率1∶4.88,项目转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了砚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二)社会效益明显

一是通过发展马铃薯产业,加快了马铃薯高产优质良种、膜下滴灌、露地微喷(滴灌)肥水一体化节水技术、农机技术、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农作物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步伐,提高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水平,实现了集成技术及种植模式的创新发展;二是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田间指导、专家咨询等活动,达到农民群众“可看、可听、能问、能学”的最佳培训效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薯水平;三是项目实施成功引进丽薯6号、希森3号等新品种,为满足农户和市场需求,吸引外地客商、龙头企业到砚山投资生产,加快县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通过实施马铃薯产业,砚山县马铃薯种植的自然优势、生态优势向品质优势、效益优势转变,实现了薯农增产增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对改善种植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是通过举办沿线样板、树典型,带动提升了大面积马铃薯高质高效栽培水平,在促进全县农业开发、农民增收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三)生态效益好

一是冬马铃薯充分利用冬闲田地及冬春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增加冬季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通过示范膜下滴灌、露地微喷(滴灌)等肥水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集水、保水、抗旱栽培,减轻了冬春农业生产需水对水库、坝塘蓄水的压力,有效利用和保护了水资源,实现节约用水,促进生态资源平衡发展;二是项目实施增加了冬季绿地面积,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保护了环境资源;三是采用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品种与种植技术相统一,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栽培措施,推广施用配方肥,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平,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既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又生态环保,生态效益好。

猜你喜欢

马铃薯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