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分析

2020-12-18张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美术教学

张辉

摘 要:在农村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联系曾经十分紧密,劳动教育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素材,美术教学激发了劳动教育的兴趣。但进入新时代,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日益疏远,相互之间的渗透面临着课堂拓展空间不足、教材编排脱离劳动生活、学生劳动体验缺乏、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需要从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美术教学; 劳动教育;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112-02

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大量的农村学生转入城镇学校,几乎脱离一切劳动,成为学习“机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为空话,特别是劳动教育日益边缘化、弱化,无形中消解了学校教育成果,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重新纳入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基础,带来了农村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春天”。作为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多年的教师,愿把自己的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困惑及探索表达出来,以期商榷。

1.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几个困境

(1)美术课堂的拓展空间不足

近年来,校园安全成为包括农村初中在内的所有学校的高压线,受此影响,学校几乎取消了所有的课堂外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区域仅限于校园及教室的狭小范围内,根本无法与校外田间的劳动生活相接触,学生要想走出校园,不仅需要层层申报,而且需要准备实施方案、安全预案等大部分资料,这些要么增加美术教师负担,要么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因而各层面都不会支持。笔者在学生时代,教师经常会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亲身参与实际劳动,而且从中感受到劳动教育的美,这样的美术教育课堂不仅渗透了劳动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美育体验。

(2)美术教材的内容编排不能紧贴劳动生活

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内容更多的注重了美术知识、技巧、方法、鉴赏等理论层面,对诸如日常家务、动手体验、社区实践、田间地头等劳动教育的渗透还不够,特别是贴近农村生活的内容编排较少,以农村场景为教学内容的教材设计几乎退出了处在美术教材编排,学生本身的生活已经逐渐远离劳动教育,教材的有目的编排如果再缺失,就更加无法兼顾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会贯通。

(3)学生的劳动体验严重缺乏

由于受计划生育及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即便是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也几乎不再参与劳动,他们的所有任务就是回家写作业,父母及爷爷奶奶们把他们当做“小皇帝”供养,舍不得安排劳动教育,像笔者的学生时代放学后就投入家务、田间等劳动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农村初中校园里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等学生比比皆是,有时,我在美术教学中会有意识安排一些劳动场面的教学内容,比如,画一个劳动场面、劳动工作等,学生们大多数都是抓耳挠腮、手足无措,许多人最终交了“白卷”。

(4)美术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现在的农村初中,美术学科教师的主力军主要毕业于本科类美术学院或者师范美术系,他们往往学历高,眼界开阔,专业功底扎实,理论素养较高,但缺点是从学生时代就基本上脱离农村劳动,几乎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文化课学习和美术专业学习,对劳动教育的了解不比学生们多出多少,在美术教学观念上缺乏进行劳动教育渗透的观念、意识和能力,因而无法也不愿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5)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不完善

在我们长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中,美术、劳动等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课程的评价考核不完善、不具体,既没有类似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文化课程那样明确的考核评价模式,也没有升学考试的质量压力,造成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很小,反过来又制约了美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美术学科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点缀,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被边缘化、弱化的重要原因。

2.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

(1)重构美术课堂教学,拓展教学空间

在认真钻研现有美术教材、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策东风和改革要求,积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把学生带到校园外面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让他们亲眼看一看田间劳动,亲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把这些劳动的场面和身影画在纸上、记在心里,既实现美术教学的能力提升,也渗透、发展了劳动教育。

(2)开发学校课程,弥补教材不足

学校的美术统编教材要兼顾城镇乡村的生活差异,也要照顾南北东西的地域特色,无法兼顾到具体的农村学校,这就需要我们的美术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等特色资源,跨学科、跨校域开展美术方面的学校课程建设,在美术学校课程教材的编排上加大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富有农村特色、特点的人、事、物及生活融入其中,比如,农机具、老物件等等,只有教材编排上了,具体教学时学生一看都是自己见过的、用过的,自然有了亲切感,从而有助于劳动教育的渗透和实施。

(3)加强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

要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紧抓国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有利时机,把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结合,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家长会等平台和载体,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能力,使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学生不至于反对或不参与。要与农村种、养殖合作社等机构合作,搭建学生课外劳动实践与美术写生的基地,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劳动实践提供安全、稳定的场所,为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渗透结合夯实基础。

(4)加强美术教师培训,鼓励农村生活体验写生

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要把美术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等计划,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劳动教育培训,从劳动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从劳动场面经典绘画作品鉴赏与分析方面着力转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认识到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关系。另外,在农村的美术教学管理中,要引导美术教师的探索与实践,鼓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走到田间地头开展采风、写生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劳动的快乐,并把劳动体验融入美术创作中,实现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渗透融合,提高美术教学的实践能力。

(5)构建考核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美术课程的考核,多年来停留在学期末上交一幅画上,美术教师既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分析,也没有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学生交完画就完事,教师给个分数就结束,这样的考核评价是不会促进美术教学发展的。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要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机制,考核时间、地点、内容等要素要齐备,要涵盖全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包括劳动教育),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家长适当的参与考核评价,增加考核评价的公正性、透明性,也能促进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

总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是美术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強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行动体现,更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需要我们广大农村美术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侯丹.农村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

[2]章玲娇.当前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3(11)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美术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