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韵律活动中“C+E”模式导入初探

2020-12-18沈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律动导入体验

沈霞

摘 要:在韵律活动中,通过观察导入、回忆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创设场景与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情境模式导入;通过倾听导入、角色导入、观摩学习导入、动作创编导入等亲身经历关联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导入。

关键词:律动;导入;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48-02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韵律活动开展得效果如何,“导入”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拟从“C+E”模式(情境和体验)结合自己一线的教学实际进行阐述。本文中的“C”指情境(Context):情境是指韵律教学活动中,创设的一种场景与氛围;“E”指体验(Experience):这里是指韵律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关联已有经验,反映的一种真实感受。“C+E”模式:以音乐为载体,教师从韵律活动组织的目标出发,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现实、模拟等多元情境,在情境中以幼儿的多种体验为主导,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表现的意愿,从而提升幼儿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其“情感、认知、技能”协调发展的一种模式。

1.情境导入:创设场景与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境教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韵律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观察、回忆、游戏、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导入活动。

(1)观察导入

观察学习是幼儿学习方式之一,韵律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观察具体事物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立即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演活动。如小班律动《小手爬》,老师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玩一玩小手爬的游戏。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手爬过身体的哪些部位?将“小脚”“膝盖”“肚子”“腰”“肩”“头顶”等词语与身体部位进行关联。然后通过观察、老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练习用小手爬过自己身体。待幼儿动作熟练后,老师可播放音乐为幼儿进行伴奏,进入学习活动。

(2)回忆导入

回忆,指的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开展韵律活动《面条舞》的前一天,老师和幼儿一起走进厨房,学习“煮面条”。“昨天你们将面条放进开水里,开水中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面条的外形有什么变化?盛进碗里后是什么样子?”活动当天,老师引导幼儿对前一天的活动进行回忆。待幼儿用语言表述后,接着,鼓励其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和呈现。老师还引导幼儿按照“面条下锅—水中翻滚—面条变胖—捞起面条—盛进碗中—筷子挑起—放进嘴里”的顺序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表现,最后结合音乐,组织全体幼儿进行表达和表现。

(3)游戏导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律动教学当中,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动作或队形的教学。如,大班韵律活动《金蛇狂舞》,幼儿分成两组,各持一条草龙。

一名幼儿拿着标记图,两组幼儿根据该幼儿标记图上的提示持续变换队形,如,月牙形、螺旋形、元宝形、口字形、回字形等等。如何让“两条龙”之间发生交集,从而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呢。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讨论,幼儿想出了多种方法。如,一条“龙”静止不动,另一条“龙”在其间来回穿梭,结束后互换角色,再次进行;两条“龙”首尾相连,摆出锯齿、波浪等造型。后来,老師又投放了两条草龙,幼儿遂分成四组,队形变化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因游戏的玩法变化多端,激发了游戏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幼儿参与律动游戏的积极性。

(4)故事导入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情节性比较强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建活动。大班律动《扬鞭催马运粮忙》讲了农村粮食丰收,农民用马车运送粮食的情节。因幼儿对于这种生活场景比较陌生,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首曲子,老师创编了故事情节:“地里的庄稼丰收了,农民伯伯收割后,将粮食放在晒谷场上晾晒。这时,轰隆隆,打雷了,天快下雨了,农民伯伯赶紧将粮食装进口袋,放在马车上,急急忙忙运到粮食收购点。马鞭轻轻落在马身上,马儿跑得更快了……想到自己的粮食可以卖好多钱,农民伯伯心情特别高兴,还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为了增强活动效果,老师还结合音乐情节,和幼儿一起制作了ppt。“润物无声”,以故事导入幼儿园律动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与认同。

2.体验导入: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关联已有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体验到的事物让他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韵律活动的体验活动,能明显促进幼儿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的体验包括倾听导入、角色导入、观摩学习导入、舞谱导入等几个方面。

(1)听音乐导入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这里的倾听是一种有意识地听,带有注意的“留神的听”。倾听不仅需要幼儿注意的参与,而且往往还需要有情感的参与。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音乐结构比较复杂、音乐与动作组合的要求比较高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建活动,比如,大班舞蹈《拔根芦柴花》,幼儿分成三组围坐成U字形。老师提供第一种节奏型“X XX X”8小节 ,供幼儿反复倾听,许多幼儿通过拍一次手和打两次膝盖来表现此节奏 。接着,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找到了“XX XX”和“X - ” 两种节奏的特点,并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表现。三种节奏由三组幼儿分别表演,在幼儿逐渐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感情逐渐投入,活动效果也得到彰显。

(2)角色导入

通过角色的分配,不仅能帮助幼儿熟悉音乐内容,也能在其履行角色职责的同时,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音乐。大班律动《勤劳人和懒惰人》中,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勤劳人”和“懒惰人”,幼儿对勤快人的总体印象是“身体敏捷、手脚利索、做事勤快。”,因此,能按照这种特征去履行角色要求。而扮演“懒惰人”的幼儿却能按照“行动缓慢、做事拖沓、慵懒肥胖”特点进行表演。等播放音乐时,幼儿自然能做到行云流水,更好地诠释音乐、解读音乐,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实地观察导入

观察,是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处于真实场景中的学习活动。律动《买菜》表现的是小朋友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幼儿常常说不出自己常吃蔬菜的名称,这样会影响活动效果。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与理解音乐的内容,我们将孩子带到附近的菜场进行实地观察。孩子们近距离地观察了蚕豆、豌豆、大青豆的外形特征,也能区分南瓜、丝瓜、冬瓜、白瓜等容易混淆的蔬菜。回来后,老师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蔬菜,还通过音乐的哼唱,为幼儿肢体动作进行伴奏。观察活动为有效开展律动教学开了先河。

(4)舞谱导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学习使用舞谱帮助幼儿开展舞蹈学习活动。如,大班幼儿开展舞蹈《撸起袖子加油干》中,老师针对音乐加入富有节奏感的儿歌 “风儿|吹呀吹|,云朵|飘呀飘|,小鸟|飞呀飞|,蜜蜂|嗡嗡叫|。挖土|种树|,挖土|种花|,挖土|种菜|,挖土|种花|。捉虫|啦—|,除草|啦—|,施肥|啦—|,浇水|啦—|。环保|小卫士|,撸起 袖子| 加油 干0 |加油!0|”外,还根据音乐的节奏,提供了五种既有肢体动作又有美丽风景的舞谱图片,进一步优化和支持幼儿对音乐特点的把握和领悟。

(5)动作创编导入

动作创编导入是体验学习的方法之一,能重点发展幼儿动作创编兴趣和动作创建能力。如,大班舞蹈《美丽的蝴蝶》,老师鼓励幼儿在反复倾听音乐的基础上,探索动作幅度、动作节奏与动作姿态的变化。幼儿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梳理,并根据音乐的节奏有选择性地进行匹配。最终,幼儿将脚下动作“踮起脚尖向前走”“碎步走”“小跑步”以及“滑步”和手部动作“转腕”“托掌”“按掌”“顺风旗”“分掌”和“双臂腹前交叉”等动作进行创意性组合,尝试“手部+脚步”“手部+脚步+手部”“腳步+手部+脚步”等顺序与音乐进行组合,最终找到最佳音乐与动作的匹配方案,为幼儿自主开展律动游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韵律活动中的“C+E”模式,需要实践运用中进行验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让音乐自然、无痕传递到每一个幼儿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孔起英.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教师教育出版社,2002

[3]许卓娅.给幼儿园老师的101条建议: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律动导入体验
和谐律动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