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0-12-18沈凤祥

华夏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鼻塞肺泡呼吸衰竭

王 进,沈凤祥

(1.淮滨县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河南 淮滨 464400;2.许昌医院儿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低氧血症是其主要表现,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慢性肺疾病,并且当急性发作时易导致新生儿因缺氧而致死,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安全[1]。因此,在临床中需依赖机械通气以辅助患儿进行呼吸,以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气管插管及传统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最常用的两种通气方法,但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多以较高潮气量及较高呼气峰压以改善患儿通气,且操作复杂,治疗费用较高,极易出现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加之新生儿耐受性较低,导致临床应用受限[2]。故寻求更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成为临床医患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持续正气压通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给氧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儿童呼吸疾病治疗中,其主要利用患儿自主呼吸功能进行辅助通气治疗,且利于降低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中肺炎发生率,更利于改善患儿预后[3]。但连接持续正气压通气系统装置多样,包括面罩、鼻咽导管、鼻塞等,而其中鼻塞式持续正气压通气正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但目前针对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新生儿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胎龄28~37周,平均(33.15±1.21)周;生产方式:剖宫产31例,顺产16例;出生体重1.5~4.2 kg,平均(2.58±0.35)kg。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胎龄28~36周,平均(33.06±1.15)周;生产方式:剖宫产29例,顺产18例;出生体重1.3~4.1 kg,平均(2.52±0.33)kg。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中新生儿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②新生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先天性心脏病者。②伴有严重感染及休克症状者。③通气治疗时间<24 h者。

1.3 方法

1.3.1 综合治疗 常规检测两组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及电解质等指标;清理呼吸道痰液,保持呼吸道畅通,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营养支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1.3.2 对照组 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经气管插管后,使用纽邦 E-200呼吸机,将其调整为间歇同步正压呼吸模式,呼气峰压调整为16~25 cmH2O,呼气末压控制为4~6 cmH2O,吸氧浓度为45%,呼吸频率设置为40~60次/min,通气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适当调整呼吸参数。

1.3.3 观察组 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使用嘉美科技生产的CPAP-B氧疗机,并与各管道及湿化装置连接。选用适宜鼻塞,经患儿前鼻庭插入后进行固定,呼气末压控制为4~6 cmH2O,氧气浓度设置为34%~51%,气体流量应控制在4×呼吸频率×(5-8)L潮气量,通气过程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气血分析,适当调整呼吸参数,直至将呼吸机撤出。

1.4 评价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消失,血气分析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衰竭在24 h内完全纠正;有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明显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衰竭在48 h内完全纠正;无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及血气分析未有改善,反有加重趋势,呼吸衰竭在48 h内未纠正。总有效=显效+有效。②血气指标。分析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③并发症。包括肺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气胸、肺气漏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动脉血气指标

治疗后对照组PaCO2比观察组高,PaO2、SaO2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3%(12/47),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4例,肺出血3例,气胸4例,肺漏气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肺出血1例,气胸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尤其以早产儿较为严重,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当肺部出现感染后或其他疾病导致肺泡萎缩,极易诱发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使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典型症状[5]。呼吸衰竭主要是指多种原因诱发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正常气体交换无法进行,致使机体处于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代谢及功能紊乱等情况[6]。因此,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关键在于改善换气及通气功能。

常规通气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创伤性,对患儿损伤较大,因此,在临床中尚无法广泛开展[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且PaCO2比观察组高,PaO2、SaO2比观察组低,表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机械通气治疗。究其原因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存在新生儿自主呼吸功能时采取的人工通气法,吸氧时能够通过持续气流产生气道正压,使肺泡处于开放状态,利于减少气道阻力,继而使患儿在进行呼气时使用小的吸气功力即可得到足够的供气压,促使其处于不断扩张状态,避免因患儿肺内负压发生肺泡塌陷情况[8-9]。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增强肺泡稳定性,减轻肺泡内液体渗出及肺水肿,并且利于增加肺泡气体交换面积,及时纠正患儿通气/血流失衡情况,利于降低PaCO2,提高PaO2,从而改善缺氧状态[10]。并且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属于一种无创治疗技术,对新生儿损伤较小,利于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氧分压,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佳。

猜你喜欢

鼻塞肺泡呼吸衰竭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