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脂肪肝指数的相关性分析①
2020-12-18伍文耀何清香陈秋芳李德海
伍文耀,何清香 ,陈秋芳,李德海
(1.阳江中医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2.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35.7%[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以肝细胞大泡性、弥漫性样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肝脏疾病。NAFLD与糖尿病存在密切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肝脏内脂肪沉积可影响肝糖输出,致使脂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2]。T2D患者约50%合并NAFLD, T2D合并肥胖患者100%存在NAFLD[2]。鸢尾素(Irisin,Iris)是一种新发现的肌肉因子,是含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NDC5)基因表达的蛋白片段,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产热,加快能量代谢。有研究发现,肥胖人群及T2D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3]。然而,T2D患者血清Irsin与NAFLD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以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T2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Irisin与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血糖、血脂及NAFL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阳江中医医院内四科住院的T2D患者80例,均符合2015年CDS 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及高血压、感染、酮症酸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分组标准:所有受试者均进行BMI计算,并根据BMI进行分组,19 kg/m2≤BMI<24 kg/m2为正常组,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组,BMI≥28 kg/m2为肥胖组。研究获阳江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对象受试前登记基本资料,计算BMI,空腹10 h于入院第2天进行采血检测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尿酸、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γ-GT)。同时留取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80 ℃保存,待样品收集完成后,放干冰寄往暨南大学生命科学转化研究院进行Irisin水平检测。Irisin采用Elabscience公司的Elisa试剂盒(货号E-EL-H2254c)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参照说明书进行。FLI评估计算模型[4]:FLI=[e0.953×LN(TG)+0.139×BMI+0.718×LN(γ-GT)+0.053×腹围-15.745]/[1+(e0.953×LN(TG)+0.139×BMI+0.718×LN(γ-GT)+0.053×腹围-15.745)]×100,其中BMI单位kg/m2,TG单位mg/dl,γ-GT单位U/L,腹围单位cm。FLI<30基本排除NAFLD;FLI≥30提示患者合并NAFLD,且FLI数值越高NAFLD越严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Spears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BMI水平生化资料、FLI及血清Irisin水平的比较
不同BMI水平T2D患者年龄、空腹血糖、尿酸、HbA1c、LDL-c、HDL-c、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 BMI正常组、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腹围、HOMA-IR、TC、TG、ALT、γ-GT水平及FLI逐渐增加,而血清Irisin水平逐渐下降(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BMI水平分组的生化资料、FLI及血清Irisin水平比较
(续表1)
2.2 FLI及血清Irisi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LI与BMI、腹围、HOMA-IR、HbA1c、TC、TG、LDL-c、ALT、γ-GT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risin水平与BMI、腹围、HOMA-IR、HbA1c、TC、TG、LDL-c、ALT、AST、γ-GT水平及FLI呈负相关(P<0.05)。详见表2。
表2 FLI及血清Irisi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NAFLD在T2D人群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胰岛素抵抗是T2D的主要发病机制,同时也是引起NAFLD的主要病因。肝脏活检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但由于检查有创、费时长、费用高、受试者依从性差,不适用日常开展。 CT对NAFLD检测率高及特异性强,但CT检测价格较高,同样不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因此,临床上高分辨率B超仍作为NAFLD筛查的常用及首选方法,然而B超由于受仪器及人为因素影响,对NAFLD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FLI是一种基于腰围、TG和γ-GT等参数对NAFLD进行预测及评估的指标,被公认为一种可靠、实用、经济和无创的NAFLD诊断和评估方法[4]。由于亚洲人与欧洲人BMI腹围存在较大的差异,FLI≥30更适用亚洲人群NAFLD早期的筛查及诊断[5]。本研究引入FLI对不同BMI的T2D患者进行NAFLD的筛查及严重程度评估,发现T2D合并肥胖组患者FLI要明显高于T2D BMI正常组及T2D BMI超重组,且与BMI、腹围、HOMA-IR、TC、TG、LDL-c、ALT、γ-GT呈正相关,提示T2D患者BMI水平越高,NAFLD越严重,代谢指标紊乱及肝功能损伤越明显。
Irisin是来源于骨骼肌的一种新的蛋白因子,循环Iris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6],随着循环Irisin浓度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提示Irisin可间接缓解胰岛素抵抗[7]。Zhang等[3]发现,T2D患者血清Iris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外源性给予Irisin则可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8],提示Irisin可通过调控糖代谢,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结果同样提示,血清Irisin水平与T2D患者HOMA-IR、TC及LDL-c呈负相关,提示T2D患者Irisin水平越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血脂代谢紊乱越严重。
胰岛素抵抗可引起机体脂代谢异常,诱发高脂血症,内脏脂肪细胞过度沉积,引起NAFLD,而NAFLD病情程度可随着T2D病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继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T2D患者大血管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T2D与NAFLD的共同发病基础。Zhang等[9]发现,NAFLD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且与ALT、AST水平呈负相关,并随着肝内脂肪含量增多,Irisin水平逐渐下降,增加循环Irisin浓度可降低TG水平。本研究发现T2D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ALT、AST、γ-GT及FLI水平均呈负相关,提示T2D患者NAFLD病变程度越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循环Irisin水平越低,胰岛素抵抗越明显。脂肪的沉积可引起脂肪组织功能紊乱,继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与T2D[10]。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肥胖/超重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显著下降,且与BMI及腰臀比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T2D BMI正常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高于T2D肥胖组,提示血清Irisin可能有助于脂肪组织的消耗,改善肥胖/超重状态。
综上所述, T2D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BMI、腹围、TG、γ-GT及FLI均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risin与T2D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仍需更多的基础及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