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计量可视化思考
2020-12-18成都文理学院张丽莺
成都文理学院 张丽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需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使其内涵进一步明确,实现对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将高等教育具体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强化和中学英语之间的衔接,增强和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结合。并且处理好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针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能够进一步体现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设置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就教学目标来讲,必修课主要侧重技能、知识、素质形成;选修课主要侧重学科知识、学科技能深化,推动学生特长发展。就教学目标来讲,必修课主要是讲授技能、知识、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意识;而选修课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强调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就教育内容来讲,必修课主要体现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基本性特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系统性,整体内容较为稳定;选修课重视广度与深度,强调学生对新技能与新知识的掌握,整体弹性比较大,能够充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也能根据学生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哈佛大学的选修课有6000 多门,课程精彩纷呈,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为Happiness,主要是讲幸福感属于衡量人生的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属于人生最终追寻的目标。在对商业成就进行衡量时,金钱是标准,和钱无关的不会考量,但是在课程中指出,人生和商业实际上具有相似性,也存在亏损与盈利,可以将负面情绪视为支出,将正面情绪视为收入,运用积极态度面对世界。众多选修课能够使学生有更多选择,选修课的内容与学校课程相对应。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改革时,可以积极借鉴一些先进经验,由基层部门设置更多选修模块。
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计量可视化
2020 年针对大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调查得出,11.3%的学生反映选修课实际出勤率在50%以下,有12%的学生认为选修课质量不高,有48.1%的学生认为翘选修课存在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于选修课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针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运用计量分析方式开展发文量分析
根据大学英语选修课实际发展历程、发文量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984—1998 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选修课出现了思潮萌芽,年均发文量比较少,一般情况下不超出20 篇,并且这一阶段,主要为提出观点,指出需对当前必修课实际教学结构做出改变,提出设置选修课的设想,借此促进学生开阔自身视野,其中重点在于实现稳中求变。此阶段代表作为1997 年由李碧嘉、李瑞芳发表的《从“商贸英语”看理工科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论文重点在于推广商贸英语作为理工科高校英语选修课。1999—2008 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主要对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年发文量与上以阶段相比有所提升,一般情况下不会超出250 篇,并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此阶段具体代表作为2006 年由周可荣、龚丽英发表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文章在选修课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在促进个性化教学实现、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的效果比较明显。实际上这一阶段属于选修课的实践摸索以及觉醒内化时期,研究内容主要为选修课具体学习动机、课程管理、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针对选修课运用了比较细致的方式展开分类研究,重点为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多种能力。2009 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属于选修课稳步发展阶段,其中年发文量为312—585 篇,其中2017 年发文量出现了回落,但是发文量也能达到441 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作,文章主要阐述教学指南研究过程以及基本原则,针对教学目标、课程价值、教学评价、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与说明,进而促进英语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有效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一阶段的研究是推动选修课逐渐成为英语教学重点的重要辅力,能够对学生学习需求以及职场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体现英语教学多样性、科学性、时代性,保证英语教学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新发展形势需要。选修课近些年已经是大学英语研究的亮点以及焦点,在英语发展中价值明显,运用计量可视化方式进行研究时代价值突出。
(二)运用计量分析方式开展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针对选修课进行的研究重点集中于问题研究、对策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等多个方面,其中70%以上论文研究内容为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对策,选修课方面的专项研究为708 篇,占据总体发文量的13%左右;体系探索方面的研究为773 篇,占据总体发文量的14%左右。从整体上来讲,将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属于选修课研究主流趋势。同时,针对需求理论以及人才培养开展选修课设置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逐年增长发展特点,这一特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方面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当中得到了清晰显示。就英语教学现状来讲,选修课程属于基础课程辅助。从教学内容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划分为专门用途、通用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这几个部分。在此情况下,便衍生出对应的课程设置,运用创造性方式提出大学英语将限定选修课、必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主要组成,高校可以运用科学、动态性方式设置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英语选修课已经进入深化实施阶段。
(三)运用计量分析方式开展分布分析
根据选修课研究层次实际分布情况研究得出,当前研究内容为基础研究,占据总发文量的41%左右,然后为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占据总发文量的16%左右,再次为高等教育研究,占总发文量的16%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英语课程,不仅需满足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建设要求,也需满足学生国际交流、专业学习、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2008 年以后,选修课方面的研究逐渐向第三阶段发展,在这一阶段需兼顾理论和实践。在此情况下,英语课程由重视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发展逐渐向应用能力转变,将学生专业以及职场规划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大学教学实现改革的重要举措。分析选修课研究机构能够发现,湖南师大、华东师大等处于选修课研究前沿,发文量比较多,在选修课改革和实践中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改革实践获得的成果比较明显,其中华东师大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4%左右。就选修课论文质量来讲,体现了质与量齐涨发展态势。由国家整体的扶持力度进行分析,近几年选修课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国家在选修课方面增加了研究基金支持,基金项目逐渐增多,其中包括“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及素养等计量表建设和培养路径研究”“医学院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和反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选修课向着更深远方向发展。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实际上教学指南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对于大学生来讲,应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以及专业学习的能力,也应具备在国际专业期刊或者是国家学术研讨会交流成果与思想的能力,构建“双一流”大学过程中,重点不在于教师一流论文的发布,而在于提出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应从专门英语、通用英语、跨文化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职场能力进行培养,展开限定选修课、必修课、自主选修课的课程动态性设置方式,在此情况下,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