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20-12-18吴晓军
吴晓军
(西平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西平463900)
梨黑星病和黑斑病是梨树的两种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梨的嫩芽、花、叶、嫩梢和果实。果树受害严重时,可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症状
1.1 梨黑星病。①芽鳞受害。茸毛较多,后期产生黑霉,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②花序受害。花序伸出期、花序分离期就可见其基部有黑色霉粉状物;被害花梗比正常的短,花瓣小而色暗。③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在叶背主脉和支脉之间产生不规则形的淡黄色斑,不久,在病斑上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霉层。叶柄上的病斑呈长椭圆形,病斑上也会出现一层黑霉。④新梢受害。发病初期呈现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病斑,后凹陷,表面长出黑霉,最后病斑呈疮痂状,周缘开裂。⑤果实受害。幼果期可造成畸形果,影响果实产量。成熟期受害,果面遍布黑色斑点,病斑硬化,表面粗糙,失去食用价值。
1.2 梨黑斑病。①芽鳞受害,发病鳞片多不脱落,鳞片及芽基部密布黑霉;病芽向一侧弯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枯死。②新梢发病,会产生椭圆形、淡黄色的病斑,后病部凹陷,龟裂并布满黑霉。③叶片受害,起初在叶背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后在主脉、支脉边缘长出黑霉,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叶背布满黑色霉层,引起早期落叶。④叶柄受害,病斑会绕其一周,长出黑霉,全叶枯黄脱落。⑤果实受害,果面上会出现多个黑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浅褐至灰褐色圆形病斑,略凹陷;发病后期病果畸形、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果面和裂缝内产生黑霉,并常常引起落果。
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气孔、皮孔直接侵入。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0℃~20℃。在北方地区,4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份雨季为盛发期。病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雨水多的年份,该病蔓延较快;反之,则受该病危害相对较轻。
3 防治方法
3.1 栽植抗病品种。夏季多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区栽植梨树易受病菌侵染,栽植时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该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对黑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有密梨、香水梨、胎黄梨、西洋梨、巴梨等;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品种有丰水梨、黄冠梨、黄金梨等。
3.2 清除病源。病菌在落叶、落果、病枝、病芽中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因此,冬季要结合冬剪,彻底清除落叶、落果;春季及时摘除病花丛(花序);初发病时摘除病果、病叶,防止再侵染。
3.3 加强管理。梨黑星病和黑斑病在湿度大的条件下侵染速度最快。因此,要通过合理密植、及时施肥浇水、降雨量大时及时排水、适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其它病虫害等管护措施,降低梨园湿度,增强树体抗病能力。①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梨园湿度,减少该病的蔓延。②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和树势健壮。建议使用生物有机肥,既可补充梨树所需的养分,又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益菌、通透性和有机质。
3.4 喷药防治。花前(花芽绽开到花序伸出的时期)和花后(雌、雄蕊变黑,花已授粉坐果的时期),喷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必要时可间隔10 d左右再喷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在北方春季少雨地区,前期只要喷1~2次药即可。在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梨树不易受黑星病的侵染,一般不需喷药。在果实近成熟期(7月下旬以后),果实加速生长,抗病性越来越差,越接近成熟的果实越易受感染,因此,要喷1~2次药剂进行保护;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而定,若降雨量大,可适当增加几次,反之,可减少喷药次数。另外,后期不宜使用波尔多液,否则会导致梨果实发青,不易转黄,影响鲜果出售,可改用40%福星、10%世高、12.5%腈菌唑、40%博舒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定果后,可立即套袋,阻断病菌,减少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