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旱春小麦龙春182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12-18孙连发高凤梅李冬梅孙铭隆赵远玲孙毅民
李 铁 孙连发 高凤梅 李冬梅 孙铭隆 赵远玲 孙毅民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小麦新品种不仅具有高产、优质的特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逆性[1],它是稳产性状,同时也与适应性关系密切。黑龙江省“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使得生产上亟需选育出抗旱性优异品种[2]。龙春182 的选育就是从引进国外优异抗旱资源入手,通过同纬度地区的冬春杂交和地理远缘杂交,充分发掘其杂种优势,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的同时,拓宽了黑龙江省小麦的抗旱遗传基础。龙春182 具有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等相似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1 选育过程
龙春182 杂交组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引进资源与当地资源抗旱性的累加可行性,采用冬春杂交策略,通过改良品种分蘖能力从而提高产量潜力的技术路线,旨在培育出抗旱性强、产量潜力大的春麦品种。在冬性小麦资源选择时考虑到同纬度地区小麦的感光特性与当地品种相近的特点,有利于选择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
按照这样的技术路线,利用从匈牙利引进的抗旱、强筋冬小麦品种GK ELET 为母本,以抗旱、广适、高产品种新克旱9 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种F1利用大穗材料沈19 进行顶交,采用系谱法进行杂种后代处理,于2015 年决选稳定品系F6,代号为龙春15-43。2016 年和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产量鉴定、异地鉴定试验及抗旱性鉴定试验,均表现优异。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表现突出。2019 年同时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龙春182,审定编号:黑审麦20200004。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龙春182 为中熟春性小麦品种,出苗至成熟日数为88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株型收敛,株高95cm,秆强,抗倒伏,小穗数为17~19 个,穗纺锤型,无芒、白稃、红粒,千粒重36g。前期抗旱,后期耐湿,活秆成熟,落黄好。
2.2 品质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2 年分析,2018 年品质指标为:容重798g/L,蛋白质含量15.85%%,湿面筋含量33.2%,稳定时间4.4min;2019 年品质指标为:容重802g/L,蛋白质含量16.49%,湿面筋含量32.6%,稳定时间4.2min。主要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均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适合作家庭用粉。
2.3 抗性2017-2019 年连续3 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和根腐病,对小麦秆锈病生理小种34MKG、21C3CTR、34C2MKK、21C3CFH 等均表现为免疫。经3 年穗发芽诱发鉴定表现为中到高抗。
3 产量表现
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4238.4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号增产8.9%,10 点全部增产;2019 年续试,平均产量为4325.8kg,较对照增产12.5%,9 点增产;2 年平均产量为4282.1kg,较对照增产10.7%。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4198.8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号增产9.6%,10 点全部增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茬口和施肥 前茬为大豆或玉米最为适宜,秋翻、秋整地,翻耙结合;春季播前耙地,平整地块,达到待播状态。在大面积生产中,每hm2施混合肥225~260kg,N∶P∶K 为1.2∶1∶0.5 较为适合,配合适当比例的硫肥。2/3 为底肥于前一年秋季施入,1/3 为种肥播前施入。为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可在扬花期每hm2喷施叶面肥N 3.75kg 和KH2PO53kg。
播种与种植密度 精选种子,去除瘪粒、破碎粒,要求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种子包衣或用50%福美双拌种,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黑穗病。黑龙江省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种,平作机播,播深5cm 左右为宜,播后镇压保墒。种植的密度以650万株/hm2为宜。
4.2 田间管理3 叶期至分蘖期压青苗1 次,若条件允许增加镇压作业1~2 次,以健苗抗倒。
4~5 叶期每hm2用噻吩磺隆33g+2,4D-丁酯375mL[3]进行双子叶化学除草;根据杂草情况,用6.9%骠马750~900mL 进行单子叶化学除草。扬花期注意防治赤霉病。
4.3 适时收获一般在8 月初收获,根据小麦成熟情况及气象条件采用联合收割或割晒,及时晾晒,当粒籽含水量在13%以下时及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