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优化教师继续教育体制
2020-12-18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合格教师提供的培训,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教育。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发布,表明我国开始在制度的规范下实施教师继续教育。20多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发展,为我国教师质量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进入了追求品质的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教师培训应该进行改进和转变。
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优化赋予教师选择权,明确教师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以集权、垄断、强制为主和分权、市场、自愿为辅的体制。集权为主、分权为辅,指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度等都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范围内制定落实中央政府的措施;垄断为主、市场为辅,指的是教师继续教育统一由政府掌管,政府委托各培训机构实施政府认可的教育项目,教师参加什么项目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为。各培训机构在政府的培训课程框架下,设置具体课程内容,采取具体的课程方式。强制为主、自愿为辅,指的是国家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其学时是每5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超过学时后的继续教育属于自愿。以集权、垄断、强制为主和分权、市场、自愿为辅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便于统一领导与协调,实施起来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教师参与较为被动。目前我国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项目多是由上级安排,非个人选择行为。上级既不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也不了解继续教育机构的内容安排。同时,教师也不了解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不知道这些内容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很多教师是带着期待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希望培训能够解决他们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当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只好硬着头皮随便听听,因为这不仅是上级的安排,还有必须获得足够学分的需要。这种被动参与下的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赋予教师选择继续教育项目及内容的权利。针对各种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项目,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去哪个机构学习、学习什么课程。赋予教师选择权可以强化他们自主、自愿、高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和行为,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最清楚自己发展中的问题,最明白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内容,他们自己的选择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避免硬着头皮参加培训的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市场作用,会刺激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性服务,也会刺激继续教育机构提供让教师更满意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从而有效实现继续教育目标。
赋予教师选择继续教育项目及内容的权利后,政府、培训机构应有新的动作。中央政府以指导和评估为主,可以通过政策制定指导继续教育,通过建立继续教育评估机制促进其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转变成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介绍各个继续教育机构的项目情况,包括开设课程的类型、内容、结构、方式、特色、师资情况等信息;提供各个继续教育机构的招生条件、开班时间、培训安排等信息。继续教育机构应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调研机制,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充足且适宜的高品质项目,提供优秀的课程和师资;还应该向教师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课程、活动、教师等。各继续教育机构要与教育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双方互通信息,继续教育机构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课程、活动等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师继续教育情况。
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与方式优化借助人工智能优势,进行深刻变革
目前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仍主要基于传统教育进行设计和实施,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内容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不足,教育方式的变革也不到位,所以要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变革。人工智能不仅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其优化提供了便利。
首先,把人工智能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将以“机器教师”的身份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其可以代替教师做一些常规、机械、重复的工作,例如规划教学流程、进行知识性传递、批改学生作业、实施教学评价等。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的出现还帮助教师解决了对学生信息掌握和判断的问题,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了极大可能性。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数据的海量获取,以及对数据的迅速处理和精准分析等功能,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强大的依据。面对这种状态,教师要有运用人工智能的意识,要转变角色、生成新功能、形成新能力、掌握新技术。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不知道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能够解决他们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对人工智能技术也鲜有接触,影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功能的释放。为此,《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18年8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推动教师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这些改变都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极大挑战。
但是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者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认识不够深刻,继续教育内容也仍旧沿用传统内容,与当前新的时代要求有差距。所以,继续教育者的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继续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扩充和更新,应增加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包括强化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意识、传授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介绍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案例等,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案例。通过培训让教师真正意识到人工智能在现实教育中的价值,并寻找人工智能与教学的结合点,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提供优化的服务方式和教学方式。继续教育面对的群体不同于普通教育,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经历等都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较大,呈现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需求。教师继续教育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解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问题——运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功能,搜集参加培训教师的职业背景、教学行为、学习需求、学习习惯等信息;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精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继续教育模块,为其量身打造专门的课程,为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源;还要借助人工智能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成长状况等实时跟进,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发现他们的学习长处和短板,绘制其学习效果图。根据效果图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方式,优化后续的学习安排和学习服务;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对教师的分析,对个别教师实施“私人定制”式的课程模块;不仅如此,还应该运用人工智能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数据库,为后续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最后,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一种智能化、便捷化、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例如:打造灵活、多样的课程传递方式,甚至可以送课到教师工作现场,根据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培训;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让教师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零散精力。再如:打造人工智能平台,实现线上学习智能资源的推送,包括推送学习内容、推送学习诊断、推送学习体验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培训内容,完善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总之,人工智能存在巨大的优势,应充分运用于改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教师培训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