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思想的火花照亮语文备课时光

2020-12-18陈春娟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宗璞文本语文

■陈春娟

语文课本是极具个性的,因为有灵动的思想。但现在很多语文课由于教师过度依赖教参、网络、课件而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灵魂,显得机械、乏味,学生在这种死气沉沉、味同嚼蜡的课堂中逐渐消解了应有的敏锐和活泼。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师在备课中的思想缺失是当前语文课堂低效、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以生动的知识与技能,就必须赋予知识与技能以思想和温度,用思想的火花照亮备课时光。

一、裸读文本,抓词句含英咀华

语文教师应该是喜欢阅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手执书卷,字斟句酌品读文本。反复裸读,在与文字的磨合中逐渐感受文章的意蕴和情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可以形神俱备,见微知著。笔者在备《最后一课》时发现篇首的环境描写很特别,简单的文字内蕴深厚。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开篇的环境描写,两个“那么”,小弗朗士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

第2段景色描写中的两个分号也别有韵味。第一处分号将普鲁士士兵操练与画眉鸟唱歌等同为景色,天真幼稚、无忧无虑的个性尽显。第二处分号隔断,如天平的两侧分量相当,内心纠结。“可是”一个转折,急转直下,小弗朗士调皮但有底线,为下文写小弗朗士的转变做了铺垫。

第3段,“啦”字意味深长。联系我们平时熟悉的场景“打雷啦,下雨啦,收衣服啦”,体会朗读的语调,这应该是一种“随意、司空见惯”的感觉。联系文中情境,前方战况不断,而在小弗朗士心中如过家家般随意,既暗示社会背景,又烘托小男孩的幼稚、不懂事。

细致把玩《最后一课》开头的三段文字,可见作者独运匠心,用环境描写、标点和语气词就细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番细致揣摩就可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达到语文学习应有的高度。

有篇文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录这样一个细节:叶先生伏案执笔,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其实语文教师备课也需要这种“描”的精神,躬身文本,以“描标点”的姿态裸读文本,即使一标一点也能咂出深意。

二、深耕细读,补资料方懂情怀

经典文本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教师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搭建相关的认知平台,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篇,语言质朴但情感丰厚。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会围绕“四次流泪”来让学生体会背影,但作者的泪未必都能触动学生的泪点。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学情,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心灵有触动。教师在《背影》的备课设计中要应时应景,不能脱离写作背景的介绍,不能不讲述朱自清父亲仕途的沉浮,不能不讲述父子间的积怨和矛盾。父亲的背影之所以感人,因为那是朱自清饱含深情的回忆,那里有痛苦有气愤,有不屑有心酸,有感激有体恤,有思念有愧疚,有理解有难过,当为人父母之后更知父母之不易。所以这样的文字必须通过补充背景材料才会触及学生心底的柔软处。

《紫藤萝瀑布》中,宗璞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哲理。为什么会有如此哲思,就是源于家庭的变故及多年来积压心头的焦虑和悲痛。但在原文中只简单地表述为“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为了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走进文本深处,笔者在课前给学生补充了一些背景材料,包括宗璞简介,宗璞父亲的成就及“文革”遭遇,宗璞小弟的成就及生病简况。有了这些材料的铺垫,再让学生走进文本,分别找花的今昔变化,找人(宗璞)的今昔变化,找社会的今昔变化,让学生感受那蓬勃生命、乐观向前的主旋律。

处于网络时代,大家有问题习惯找“度娘”,教师备课亦如此。借鉴固然可取,但简单的拿来主义却是无趣、无味,更是低效的。江阴市语文教研员徐杰老师曾以《记承天寺夜游》的备课为例,介绍了自己的备课过程:

读《苏东坡传》(林语堂著),耗时两周;搜索、打印、阅读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关的鉴赏性文字(文艺评论),约5万字,耗时一周;品读、分析部分名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耗时一周;解读文本,写文本解读稿,5000字,两天;自己备课,做课件,找班级试上,听取评课意见,优化教案,一天。

“学而不思则罔”,徐杰老师备课时常常阅读大量相关资料,酿得百花成蜜,一课教案浓缩名家精髓,又不失自己的教学主张和风格。徐老师说,我们平时的家常课,不可能如此“不计成本”地备课,但是,一学期,有那么一次两次,经历这样的“折腾”,是难得的历练。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一节课能浓缩百家之精华,学文本之要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欣赏最美的风景,可是受益无穷呀!

三、披沙剖璞,定目标适宜精要

语文教学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并非完全自由发挥。语文教材编排有一定的体例和要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笔者以为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教师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来象征生命再生,象征时代更替,象征精神涅槃,象征美的不灭,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引出人生的启示。对于这样的文章,很多教师会以“主题型文本”来对待。其实《紫藤萝瀑布》的美点远不止于此。文中大量使用优美形象的词句,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尽显语言之美。另外,此文的开头和结尾也很有特色。文章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句式简洁,既巧设悬念,又直接进入重点。结尾用“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收笔,结构上首尾衔接,意脉流贯,内容上深化主题,意犹未尽。所以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写作型文本”加以运用。笔者在备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要求,分两课时完成,融“语用型”“诵读型”“主题型”“写作型”为一体,确定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美段美品美读,能多角度赏析美文;感悟作者表达的人生哲理,学会乐观的处世态度。第二课时: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借鉴开头的入题技巧,学以致用。

又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很多教师把学习目标定位在人物剖析上,通过人物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心理。笔者觉得这脱离了文章作为“童话”的特质。童话是通过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想象和夸张”是这种文体的显著特征。再看单元要求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想象,借助想象的翅膀,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二是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所以笔者觉得这篇文章可作为语用型文本,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文章,学会复述故事内容;多角度创造性复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童话夸张的写作手法;领会童话深刻内涵。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夸张”,寻找“夸张”,体会设计“夸张”的深意。

备课时只有拥有了文体意识,针对不同的文体和文本的典型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文体的魅力、语文的美丽。

四、整体设计,设问题纲举目张

当课堂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备课的重心就是学程设计了。“任务驱动”是学程设计的主要策略。“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究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设置的任务不能多,不能散,最好由主问题贯之,带动小问题,因势利导,环环相扣。

笔者备《最后一课》时,紧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线,请学生选择一个人物,从人物描写上找出“平日”与“最后一课”的变化,进行记录和整理。让人物在对比阅读中逐渐丰满,爱国热情在品读中一点点聚集。

笔者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联系课文,从文章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角度欣赏文章的结构美、思想美、语言美。一个问题就把孟子气势充沛的语言、逻辑严密的结构,唯物论的哲学思想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考有了抓手。

再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用这几个问题对愚公精神层层推进:山要移还是不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对于山能移还是不能移,愚公和智叟的观念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比较智叟和愚公妻的语言,这两个人物能否删去?为什么?

余映潮老师曾说过: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设计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问出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石。自己所讲授的东西,认真思索过、研究过或实践过吗?这是很好的自警语。我们要做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语文教师,用思想的火花照亮语文备课时光,这应是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猜你喜欢

宗璞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我与宗璞大姐
宗璞的“蓝天”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