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供给侧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18顾庆云金红岩封家旺仓木拉
顾庆云,陈 玲,金红岩,封家旺,李 鼎,仓木拉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30)
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要求全社会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1]。这一重要论述为高职教育改革指明了。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人才需求缺口。现实情况是,西藏多数企业尤其是畜牧业面临着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供需关系严重失衡。鉴于此,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量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西藏畜牧业发展服务。
1 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从教学体系要素供给情况来看,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失准
畜牧兽医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在行业工作中的生存能力[2]和畜牧类企业用人的基本准则,也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西藏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停留在5年前“公务员热”时期,随着本地大批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及内地大型畜牧业企业的入驻,畜牧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用人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匹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1.2 教学内容不符合“五个”对接基本要求
“五个”对接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目前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方法:学校脱离于西藏畜牧产业发展趋势办学,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上,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课程安排没有与企业用人需求有效衔接,强调“广而杂”;基于工作岗位和生产过程的实践技能训练少;没有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没有开展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学生普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再学习能力较差。这些严重制约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1.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西藏高职招生人数迅猛发展,新引进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整个畜牧兽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滞后,表现在:新教师日常授课任务重,企业锻炼机会少,获得一线新知识、新技术渠道有限,教师自身对接行业职业能力较差;西藏畜牧业行企业技术骨干较少,没有多余时间精力参与到学校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难有实质性进展;主管部门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方面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大,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1.4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微课、微视频、网络课程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应用很少;学校只注重校内实训室建设,忽视了校内实训农场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难以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训等提供技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很难提高[5]。
2 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供给侧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是教学内容,制约因素是教学平台,调控反馈在于教学管理评价体系。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供给侧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结合经济背景、区域环境、产业特性不断调整自身定位,突出院校特色、职业特色、文化特色[6]。畜牧业是西藏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要求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针对畜牧业转型升级这一产业背景,做到与产业、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提出了“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从“红色、明德、书香、匠心、法治”五个维度培养人才,其中“匠心职院”就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就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西藏畜牧业转型升级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即到企业用人单位实地调研,深挖西藏畜牧业企业人才需求,合理定位培养层次和规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积极与西藏畜牧业龙头企业展开合作,主动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与学校双方订单协议为基础,企业在人才实训、资金、设备、实践指导的各方面应给予学校相应的支持,学校按需培育本地企业需求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2.2 有效供给专业化教学内容
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供给侧教学改革要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五个”对接为方向和目标。一是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通过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学校牵头成立“西藏净土畜牧产业职教集团”,结合西藏畜牧业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兽医技术岗位、检验检疫岗位和家畜繁殖员三大主要就业岗位。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确定“技能驱动、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前四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技能素质包训练课程完成岗前技能培训,第五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带领下完成跟岗顶岗和第六学期的就业实习。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由行业、企业、学校专家根据实际生产过程设计专业课程,共同开发了西藏常见家畜高原系统疾病诊疗、牦牛包虫病检测、西藏常见家畜育种等实训内容和《西藏常见家畜普通病防治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西藏绵羊和西藏山羊养殖技术》等自编特色教材。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行1个条件和2项专业技能鉴定,即“1个条件”指在校期间完成达到额定学分方可毕业,大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第二课堂、人文素养选修课等课程;“2项专业技能鉴定”指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通过“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家畜繁殖员”三项技能鉴定的两项鉴定,学生具有基本专业技能。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个基础能力”指通过在校期间必须通过校级普通话和计算机能力测试并作为毕业条件,培养学生基本语言交流和现代化办公能力要求;“2类互联网+课程”即第二课堂素质包和人文素养线上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最终通过"五个"对接实现专业课程以就业岗位为基本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基本导向,文化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课程相融合,构建一套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7]。
2.3 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通常由专兼职教师构成,教师既有专业教学素质,又有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且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8]。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正努力打造一支由学校专任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采取“双岗双导师制”,即在完成教师岗工作任务前提下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安排到相应的企业挂职锻炼,为每位年轻教师分别指派1名校内专家和1名企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作为导师,鼓励年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开展技术指导,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外聘实训教师力度,由职教集团组织建立技术能手人才库和专家人才库,学校出台外聘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外聘教师的课时待遇,积极引入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实训内容,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参与教学的意愿。同时,在学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共享西藏自治区兽药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实训室等校内资源,对在校内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4 按需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9]。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点是校企根据教学、科研、生产、就业需求共同建设实训教学基地。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大力建设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由校企合作共建集禽(藏鸡、蛋鸡)、牛(奶牛、牦牛)、猪(藏香猪)等西藏常见家畜饲养及饲料生产的现代化综合性实训教学基地。整个基地按现代化理念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岗位设置满足生产、教学基本需求,配备必要的实训场所和设备;基地建设经费由学校筹措资金,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人力参与教学和生产,按照企业经营模式管理;企业派遣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指导,做好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协议为基础,建立在区内规模化畜牧业龙头企业。企业提供具体岗位、仪器设备、食宿场地等条件,学校出资建设教学、食宿等基本条件,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实训学生进行管理;采用现代学徒制为学生配备技能强、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对学生进行从单一技能到多重技能分层次、分阶段的训练,并参与生产过程,完成跟岗顶岗实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企业岗位技能要点。
2.5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主要由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监控体系组成,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10]。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标准方面,根据西藏畜牧业发展和专业实际,制定《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教学设施、实训场所、双师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具体要求;将专业教学标准相关内容分配到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程安排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过程管理方面,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年度和学期教学运行表,实时监控教学运行情况,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教师以项目化、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授课,明确课程重难点,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在第二课堂人文素质课、顶岗实习课程引入网络监控平台,监督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日常教学由教研组监督落实,教学管理科组织抽查,教务处按月、按学期开展教学大检查。此外,在职业素质能力保障上,将核心技能纳入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对口就业率与教学质量挂钩;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3 结 语
综上所述,供给侧教学改革是对矫正教学要素扭曲配置,实现教学体系有效供给,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的积极探索,为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作为一项精细化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它与区域经济产业、人才规格动态对接,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体系,推进人才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