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塑料污染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8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尚德中学张翠敏山东省济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张翠娇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张小翠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尚德中学 张翠敏 山东省济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张翠娇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 张小翠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朱金龙 孙 伟
塑料制品因其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塑料垃圾因处置不当,每年大约有10%进入海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裂解成塑料碎片和微塑料,引发生物缠绕、通航安全和渔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塑料垃圾具有持久性和难以降解的特点,会在海洋中逐步累积,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将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指出:“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是海洋大国,但青年学生的海洋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青年学生应不断认识海洋、关注海洋、感知海洋和理解海洋,加强青少年海洋环保教育责无旁贷。
一、海洋微塑料定义、种类及源解析
(一)海洋微塑料定义
海洋中的微塑料是指由一系列不同粒径塑料颗粒集合组成的统称,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一般是指海洋环境中尺寸小于5 毫米的塑料废弃物。这一尺寸的界定是由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美国海洋大气局对微塑料的定义。
(二)海洋微塑料种类及源解析
海洋中塑料垃圾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纤维、碎片、薄膜和微珠等多种类型,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氨酯、聚氯乙烯以及其他类型聚合物。其中,纤维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式,并且占比较大。
微塑料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直接生产出来的微塑料,例如化妆品中使用的塑料小球、工业研磨料、药物和纺织物等;次生微塑料是在自然环境中由大的塑料垃圾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变化而成。从数量上来说,次生微塑料数量更多。
二、海洋微塑料污染危害
近几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极海冰、积雪、空气甚至食物中发现了微塑料。许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通过中型浮游动物向大型浮游动物转移。微塑料被海洋动物摄取后会划伤和阻塞动物的消化道,影响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平衡和正常代谢,降低海洋生物身体机能。微塑料表面还可能附着有害病原体,长期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和传递,可能会对海洋水质乃至人类健康产生广泛的危害。
微塑料被海洋生物误食后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或毒害性,除了微塑料自身毒性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外,其表面结合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复合体对生物体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毒害作用。微塑料不仅对生物个体有影响,还会对群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海洋昆虫生存环境中,如果出现大量微塑料的话,微塑料携带着昆虫随着洋流进入其他海域,可能会对所到海域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这将更大范围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动态平衡产生潜在影响。
三、学科渗透,进行微塑料环保教育
微塑料环保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加强对环保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微塑料和环保教育相互融合,明确主要教育要点,让学生能够从绿色发展理念入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和渗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性相互融合,从而增强学生对塑料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社会实践课中,通过“美化校园”“垃圾分类”“清洁海滩”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环保教育。在科学教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海洋生态保护”“环保布袋”等科普教学,使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环保知识。在生物及实验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塑料不易降解实验,使学生明白微塑料产生持久的危害性。
微塑料环保教育是“绿色”课程,可以拓展其教育形式,学校可以努力探索“互联网+”“大数据”“智慧课堂”等教育教学新思路与新途径,借助QQ 群、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打破以往教育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科普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学生对于微塑料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热爱环境的责任感,从细节地方入手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四、家校携手,开展微塑料清理活动
以学校为主导,组织并配合家长开展“减塑”与“循环利用”等宣传活动,引导家庭增设洗涤消毒设施,使用可复用餐具,外出购物使用环保布袋等,改变商超连卷袋免费自取无节制使用状况。学校还可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湿地日、国际海滩清洁日等节日契机,让学生深入实践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在国际海滩清洁日,学校组织学生与家长开展捡拾海洋垃圾、清洁海滩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家庭发放宣传手册,加强公众环保宣传,使公众逐渐形成不随意丢弃垃圾和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良好习惯。通过家校共同携手,将微塑料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提升绿色校园内涵。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思路进行不断的扩充和延伸,更加贴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要从小事做起,让每个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保护环境工作。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捡拾垃圾或者是变废为宝,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教育的优势,实现有效的环保教育。在活动开展时还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深入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学习,通过亲子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让学生从情感角度入手增强自身的环保技能,保证学生良好品德意识的形成。另外,环保教育工作还有助于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涵,贯彻落实绿色校园的发展条件和思路,从而实现微塑料环保教育和学校德育的有效融合。
五、结合生活,培养微塑料污染防治理念
海洋微塑料污染要治理,必须先防治。课堂学习虽然是目前主要的教育方式,但弊端是只注重教育知识的传授,而不能提高教育成果。以课堂或者学校为主体组织的教育活动往往使教育对象的参与主观能动性不高。结合生活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与家庭站在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微塑料环保教育的意义,有效提高教育知识传授效率。
生活与教育互促共进,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让学生定期深入生活感受有关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我们理应以生活教育为起点,加强教育方式与生活的沟通,让教育贴近生活,联系实际。针对每个人生活周围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实施因材施教的生活教育策略,教育学生从“捡起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塑料瓶”“拒绝生活中用到的每一个塑料袋”等生活中可见的小事做起,促使学生与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微塑料污染防治理念。
当前培养学生与家庭微塑料污染防治的环保理念至关重要,微塑料污染无一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不光在课堂之中,还要在生活之中及早建立微塑料防治体系,培养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微塑料污染防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