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治理策略探究

2020-12-1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书冰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指导者民主化科学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刘书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我党在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总目标的要求和指导下,教育领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本文从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探究现代教育治理的策略,提出高效的教育治理需实现科学化、加强民主化和追求公平化。

一、教育治理需实现科学化

教学科学化是衡量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首要原则,必须体现在建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每一个环节。

教育治理科学化的实现,首先需要在教育治理科学化目标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治理指导人员的个人技术技能,实现教学指导层面的科学化,这就要求指导者要具备专业知识且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些教育指导者虽然有相应的教育学和领导学知识,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在学校从事领导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去阅读和吸纳新知识,以至于掌握的知识已经较为陈旧,某些方面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指导者多读书,不断学习,阅读前人的教育领导方面的书籍,时常翻阅最前沿有关教育领导学的杂志,借鉴优秀教育家和同行的领导思想,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指导者对先进教育思想要有独到的学习与领悟,要建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其次,具备了先进的基础理论,指导者还要能够将理论上的教育管理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目前,我国大多数教育方面的指导者,比如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的,这些校长学科教育专业知识扎实,但是教育管理知识欠缺,解决问题因循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也有一些校长是从管理部门转到教育部门担任领导,这一部分校长虽然具有较强的领导力,但是缺乏相关的教育专业知识,这导致他们思考问题缺乏深度,看问题眼光较为狭隘。所以,教育指导者需要加强对管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补充。

最后,科学化的教育治理需要教育指导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如果决策者遇事缺乏冷静的判断,不考虑客观现实,不尊重科学规律,仅凭感觉定取舍,一切跟着感觉走,那是非常危险的事,难免会做出失败的决策。但是有的决策者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完美,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一定要收集全部信息、保证万无一失后才能做出决策,这样也会与绝好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科学的决策在制定前不能仅靠决策者的直觉行事,一定要深入调查,及时而有效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与此同时,决策者一定要召开会议与下级和教师进行商讨,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提升教育治理的科学化程度。

二、教育治理需加强民主化

由于组织内部的环境资源具有短缺和充裕的特点,所以组织往往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其中对资源的依赖性越大,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就越多,在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民主化的需求就日益增多。那么,学校组织如何去提高教育治理的民主化呢?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有利的联系从而增强组织实力,提高组织的运作力。学校可以通过与其他商业组织、基金会、大学、政府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大型的革新与研究项目的风险和费用,从而实现教育治理的民主化。例如,我国多数中小学属于公立学校,因此很少与商业组织合作,但是它们会以“附属学校”的形式与大学合作,而大学会以“成立基金会、校友捐助建筑、兴建教学楼”等形式与其他领域组织进行合作。

其次,提高教育治理的民主化,还需要学校将重要环境部门的领导人或者具有权威性的相关负责人吸收到学校组织的决策机构。当有影响力的市民被选为教育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成员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在我国中小学校推行政策之前召开会议,可以让一些学生家长代表参加或者旁听,在会议中提出建议,这样在政策推出之前,管理人员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家长的意见和态度,从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教育制度安排要从根本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教育治理的全过程。

最后,教育民主还要向社会延伸,学校要在扩大社会合作中让社会参与管理,获得社会的支持,接受社会的监督。国外的一些学校会花钱聘请官员和说客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增进学校利益,通过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频繁地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大学花钱聘请的说客变成了免费自愿宣讲的在校大学生,比如说一些大学为了招收优秀学生,会在高考前安排在校学生回到家乡进行宣讲,这也是促进教育治理民主、增进学校利益的一种手段。

三、教育治理需追求公平化

近期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北京的孩子在晨跑,河南的孩子在奔跑,青海的孩子晚上按时睡觉,河南的孩子在挑灯夜读。”虽然不无调侃意味,但由此也可看出当前我国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水平分布失衡的现象。教育治理需要追求公平化。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公平是实施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标。

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保障教师人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西北地区及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毕业大学生往往不愿意前去任教。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毕业大学生赴边远地区工作任教,比如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寒暑假支教活动给予鼓励,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设置特岗教师职位,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对赴边远地区的教师应给予特殊补贴,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参与西北部和农村教育文化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保障教师人才配置的均衡性。

其次,在教师人才资源配置实现均衡后,国家还需要保障教育政策治理的公平性。常年以来,京沪考生在高考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全国统考阶段,以江苏南京大学为例,录取京沪户籍的学生高考分数要远远低于本省考生的分数。而由于边远及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水平相对落后,边疆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和沿海地区以及中东内陆的学生相差更多,如再以同等水平去要求西北及农村地区的考生,那么国家边远地区的升学率令人担忧。

最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和地方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的方案中共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通过调剂各省招生计划、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控制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属地招生比例,提升了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这使得尽管西北考生由于地理位置而导致的教育水平落后,但边疆少数民族的考生占据了政策优势,西藏、新疆等地区的考生由于试题简单,分数线低,所以相对容易考进不错的大学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全国各省高考录取比例差距。与此同时,国家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这使得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增长。

教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它呈现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态。教育治理现代化是要适应时代特点,通过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推动各项教育制度日益完善,提高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管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实现高效的现代教育治理,需要实现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加强民主化和追求公平化,这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场改革创新。根据我国改革大背景下的现实情境,依托教育治理中政府、学校和教育第三部门等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合作,实现合力,推进和深化我国教育治理,践行和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指导者民主化科学化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