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12-18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安红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格师生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安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调查报告中说:“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种积极与消极因素交汇聚集,同时影响着当代幼师生的人格发展,出现了优良与不良人格并存的现象。近几年,频频曝出的幼儿受虐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比如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和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等,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受到质疑,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通过了解幼师生个性特征和人格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格教育尤为重要。

一、人格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里考纳在1991 年出版了《完善人格教育》一书,提出了学校应承担完善人格教育重任的10 条理由,以及进行完善人格教育的12种学校内外德育实践途径,形成了系统的完善人格德育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训育难于教育,人格重于知识,人格的培养,竞加忽视。”并且新时代素质教育也呼唤现代人格教育。笔者主要从以下维度进行探究归因和分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等主要因素。

(一)学校视角

学校道德教育不全面,人格教育不足,如对人格教育不重视、教育内容单一、思政教育与人格教育分离、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等。当然,幼师生的课程设置、学科性质、校园文化以及同伴效应、性别结构等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视角

家庭教育不得当、不重视,父母因工作容易忽视孩子的人格教育问题,再加上家庭教育内容重智轻德,家长自身人格素养缺乏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幼师生的家庭人格教育存在缺失。

(三)社会视角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网络承载完成,幼师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有待加强,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幼师生人格教育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增设人格教育内容刻不容缓。

(四)个体视角

部分幼师生人格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社会责任感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中心权利诉求的强烈愿望,同时缺乏相应的义务认知,对道德诚信观念具有较低的实行率,对集体主义观念存在较低的信奉度。“知行不一”现象是思政工作者在人格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高职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教育路径探究

新时期,党和国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因此如何加强高职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值得我们深究。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职业角色是多样复杂且具有特殊性、多变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特点。其中,导向性和示范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第一要求,幼师生这一特殊群体则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幼师生、“两代师表”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能否在幼儿人格的蓝图上留下绚丽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校期间对幼师生的培养和人格塑造。

(一)施教者育教得当

1.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实施人格教育的能力

加里宁曾提出:“教师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高职幼师生的人格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把“培养什么样的幼师生、怎样培养幼师生、为谁培养幼师生”的问题作为学校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和重中之重,施教者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幼师生的人格教育需要依托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要学校党政和共青团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共同构成的教育群体共同发力,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和高效的教育作用。

高职幼师生的人格教育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人格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么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研究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渗透人格教育的理论前提,也是思政工作者推行人格教育的关键切入点,我们要切实抓好学科研究和课程建设两大基本要素层面的人格教育这一路径。当然,另一关注重点则是高职幼师生日常人格教育,也就是人格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这样才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人格教育相辅相成,切实抓好“知行合一”。

2.人格教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亦是高职幼师生人格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我们不可忽视,但是很多人却将家庭教育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古人云“母,牧也”,一个完善人格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牧”育出来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随意性和零散性等特点,通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感染孩子。家庭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生硬灌输,而是合理地运用情感,恰当地运用权威,实现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有效的引领和指导,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以培育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受教育者乐于自我和同伴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高职幼师生作为人格教育系统的主体之一,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是人格教育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在人格教育中,仅仅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些外部力量,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将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21 世纪的管理挑战之一”。幼师生的人格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则依赖于其对健全人格自我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需要让他们形成对健全人格在个人全面发展中重要性的认知和自我教育对健全人格形成重要性的认知,与我们教育者相联系,各方教育相辅相成,各起作用。

同伴教育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论语·述而》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贴近幼师生的生活,树立优秀同伴榜样,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发挥优秀榜样同伴的示范、激励、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职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我们全社会都要密切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力弘扬和鼓励学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涌现的一批批先进的典型模范以及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幼师生的人格教育时,树立模范榜样,抓住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中学生干部、班委干部、优秀学生代表等教育引导作用,在新形势下开辟高职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善于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展人格教育

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不断碰撞,“互联网+X”逐步成长为一种新的特殊经济形态,正在逐步显现出新的“生态”,带动着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给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逐渐内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思政工作中人格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点。“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指在教育领域运用互联网技术或者单一地在互联网技术上建立各类教育平台,而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与互联网相关理念深度融合的过程。《意见》中提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政工作者要善于以网络为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增设人格教育内容,抓好幼师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大阵地——网络,加强人格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和渗透。充分利用校园论坛、“三微一端”平台互动,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加强“正能量”的宣传力度,领导校园文化价值主流,让幼师生在思想价值上不出现偏差。在新闻、广播、出版等宣传方面纳入人格教育版面,让青年幼师生清晰地认识当前社会所引领的时代精神、政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念,有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纳入自身理想信念和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人格师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