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助力核心素养提高

2020-12-18福建省三明市永安西门小学游晓芳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孩子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西门小学 游晓芳

一、巧用导图,助力教师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实现这目标,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那么,如何真正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兴趣,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呢?教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思考: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应学会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用什么样的方式评价?课上完后该怎么改进?

在教学设计“神奇的纸”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导图进行备课。以“让学生学什么?”一问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即了解材料经过加工改造后功能会发生改变,能用合适的方法对纸进行改造,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让教师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纸通过加工后性能会发生改变,并学会对比观察前后的变化,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改变纸的功能。“学生应该怎么学?”帮助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并确定如下几点。(1)通过“白纸变变变”引入,让学生思考“纸能怎么变?”“如何让一张普通的白纸飞起来,站起来?”引发学生对纸的畅想,“心动不如行动”。(2)布置挑战任务一:帮助小猪佩奇利用纸安全过河。在挑战过程中,孩子们探索、实践,发现不同形状的纸承载能力不同,其中瓦楞纸承载能力最大。挑战任务二:用一张普通的餐巾纸提起一桶五升的食用油。挑战任务三:让纸不怕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纸通过改造加工后,功能发生改变,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3)提问:“你还想让纸有什么神奇本领?”介绍新型功能以及新功能的材料。

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基于思维导图对教材进行了微调整。考虑孩子已有知识经验,对纸的形状改变不是难点,而性能认识应让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增加闯关设计、防水实验,希望埋下孩子们自主创新、勇于挑战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科学意识。“怎么评?”这一思考让教师打破教师评价的模式,让孩子们互评、自评;评价时也不只是关注口头表达能力,还会注意学生的操作技巧、设计方案、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检测对象也不只是作品,还会关注孩子们知识新旧的融合与连接、持续性的发展等。“怎么改进?”促使教师回头总结全课所得与所失。“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如何分层才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等一系列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总结提升,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教师在每节课备课时有一定的清晰认识,对教师开展单元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常常无奈地说:“这些知识我都学过,怎么解题时想不到?老师一说就懂,自己怎样才能想到呢?”教师也常常抱怨:“这些知识,我重复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有人错?”这些问题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记不住或者是记住了但不会用造成的,它不能靠延长学习时间、反复讲解或重复训练解题来解决。教师应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依据课标和教材不断更新观念,主动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教师开展单元学习设计,从整个单元编排入手,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立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中,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本单元的科学概念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联系校园资源,可以带领孩子们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教师有了一个单元的总概念,能灵活处理内容。如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做好校园四季植物资料的收集,为后面孩子们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提供可用资源,并适当将植物的分类方法与动物的分类方法巧妙渗透。如此,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法。

二、巧用导图,助力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路方法形成过程。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这一过程,让内隐的思维显性化。低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思维导图丰富的图画能很快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带领孩子们进入学习。

例如,“给物体分类”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物体,杂乱无章,而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在板书上一目了然。这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依据不同的特征,分类的结果也会有不同,还让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体,培养他们对物体研究的兴趣,以及形成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各种信息的意识。低年段的孩子识字量不大,同样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用图片的方式迅速地帮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观察一种动物”,孩子们就可以借助简笔画,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动物表现出来。孩子们通过讲解、与同伴交流讨论,不断改进与完善,对信息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尝试用科学的词汇和图示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这也让孩子们意识到科学的记录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

又如,在预习前给孩子们设计“我猜测—我知道—我想试—我发现”导图结构,让孩子们根据这样的思维导图,巧妙结合课前猜测、课中补充、课后改进的方法,让思维导图趋于完整。这一绘制过程也帮助孩子们梳理旧知,厘清新知,激发创新,感受领悟,提炼方法。在课堂中,同样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建构知识体系,如教学“认识简单的机械”,借助思维导图,很快地让孩子们厘清了机械、简单机械、工具的概念,明白了它们的作用。而思维导图对于整个单元的知识整合、区分名称相近易于混淆的概念,有强大功能作用。

以教科版(2003)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机械”单元为例,孩子们容易混淆支点、阻力点、用力点、轮轴、滑轮等知识点。定滑轮改变力的大小,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在轮上用力带动轮轴运动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轴运动会费力等知识点更是让许多孩子晕头转向。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工具与机械”单元知识点,让学生明白杠杆、轮轴、滑轮、斜面都属于简单的机械,省力、方便、传递动力等是简单机械的作用。再分别用思维导图列举各个特点,引导学生对比杠杆、轮轴、滑轮、斜面,从中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从直观、形象的图表中,很快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简单机械,同时也从导图中发现简单机械的组合可以扬长避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区分相近的概念并进行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更能让孩子们认识到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做事的能力。

三、借助导图,助力学科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可整合各学科所学。“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联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设立口腔单元,各个学科都从学科角度介绍知识点。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牙齿的故事,如《唇亡齿寒》《牙婆婆》《牙齿大街的故事》,或是书写口腔童话;数学教师提供有关牙齿的数据进行计算;美术教师指导不同牙齿的画法、口腔科幻画;音乐教师教学有关口腔、牙齿的歌曲,等等。同一周期当中,学生对口腔知识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新的生命”单元同样可以这样处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孩子们结合自己不同的学科进行研制。如综合实践课实地调查校园和家乡的植物、动物;采用调查用卷的方式调查家人、老师、伙伴对植物的了解;电脑课上收集更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动物繁殖的活动,尝试制作微视频,等等。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意识到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明白所学皆有用,所用皆可学。

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助力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以建构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孩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