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活素材,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2020-12-18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督导评估中心阙晓琼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督导评估中心 阙晓琼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要有发掘意识,整合生活学习素材,为学生顺利进入生活化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有独立的生活经历,教师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学设定和组织,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科教学进程。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对接点,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生活化学习机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冲击,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一、发掘教材内容,整合生活学习素材
语文学科教学有固定教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整合生活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思维对接创造良好条件。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不同契合点,教师在对应发掘时,需要有前瞻意识,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学生对熟悉的生活素材有特殊情结,教师借助这些生活化内容推进教学,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广泛对接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能力。
如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介绍乡下人家的景色特点。学生大多有下乡经历,对农家环境和农村生活有一定认知基础,自然都能够给出比较客观的解读。在学生介绍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一些农村景色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的机会。教师对学生介绍情况做点评,鼓励学生讲述在农村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学生再次展开热议,对自身储备的故事资源进行整合处理,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有学生介绍小时候跟随奶奶掰玉米的经历,也有学生讲述跟随爷爷到河边钓鱼的过程。教师结合文本描写景色,推出阅读鉴赏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分析这些景色描写的特点。
教师从不同角度推出生活化学习内容,这是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的结果。这篇课文本身描写的内容是农村景象,与学生形成高度对接。教师借机展开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介绍生活经历,讲述生活故事,与教学形成呼应,也给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设观察情境,启动生活学习程序
语文学科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做出对应选择,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生活观察学习、讲述生活经历等,都能够形成生活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对接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中有丰富的生活化元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展开对应观察,可以形成观察体验,自然建立学科认知体系。生活中有太多语文元素的存在,教师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作文,这是比较典型的生活化学习活动,如果能够与教材内容形成对接,自然能够赢得教学主动权。
学生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更多融合点,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程序的设计和组织,利用多种实践活动推进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核心,并在多重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在教学《三月桃花水》时,教师先做示范诵读,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多种感官造成冲击。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三月桃花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诵读经历,能够从颜色、声音、形体等角度展开解读。教师鼓励学生借鉴文本写法,展开实地观察,走进校园之中,对周边环境做观察,模仿课文表达方式,对校园美景做重点介绍。学生听说有现场观察活动,自然都能够积极响应。在具体操作过程之中,教师都能够及时跟进,对学生观察体验做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
教师先以课文为引导,要求学生对生活化描写进行阅读感知体验,然后推出现场观察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生活学习契机。在组织学生介绍观察体验时,教师做出对接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课文写法展开操作,促进课内课外的融合,为学生学科认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出演绎活动,强化生活学习体验
演绎活动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关联,教师合理运用演绎活动展开教学组织,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景再现、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形体展示等,都属于课堂演绎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推出演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能力。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浓厚兴趣,教师对演绎形式做出创新推演,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造成冲击,确保演绎活动顺利展开。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即便是普通观众,也会感觉到愉悦感,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出对应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多重学习体验中成长生活认知。如在教学《母鸡》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文本主要内容做对应感知,学生在生活中大多近距离接触过母鸡,自然能够积极回应教师推动设计。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形体动作现场演示母鸡的表现。学生接受这个演绎任务后,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深入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对演绎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对应讨论。经过一番准备,课堂演绎活动顺利打开。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演绎,学生在观察评价中获得丰富学习认知。文本中的母鸡形象很有个性,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比较夸张的形体动作做演绎活动,为课堂学习注入丰沛动力。课堂不时传来哄笑声,说明课堂演绎活动获得丰富成效。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推出演绎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因为这是一个形体模拟表演,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师鼓励下,很多学生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说明教师的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将学生带入了特定学习情境之中。课堂演绎没有固定格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给学生推出形体动作表演内容,成功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
四、设定读写训练,丰富生活学习认知
读写结合与生活化训练高度契合,教师要对读写内容和读写形式做创新设计,推出更多生活化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丰富学生学习认知。写生作文、读后感、仿写续写等,都与学生生活有直接关联,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推演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生活感知体验的机会,并在读写操作中完成认知内化。延伸训练设计维度,对接学生生活认知,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要求,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
学生对读写结合性训练比较熟悉,教师要在读写时机、读写方式、读写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读写机会。如教学《海上日出》时,学生大多没有看海上日出的经历,但一定看过日出,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教师在具体设计时,主要从读写角度进行思考。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视频信息,要求学生展开认知观察,对日出整个过程进行对应描写。学生开始观察视频日出过程,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思维梳理,准备讲解观察经历。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亲身经历的观察日出的情况,对整个过程做深入介绍。有学生介绍田野上的日出经过,也有学生讲述山上观看的日出过程,特别是看过泰山日出的学生,能够对日出经过进行详细解读。教师鼓励学生用笔写下来,作为一次习作训练。最后,教师对读写情况做评价处理,学生拿出了生活观察记录,对各种日出情况做对比分析。学生都能够积极应对,展示观察日记,对日出观察情况做专业点评。
教师推出了多种读写任务,围绕日出展开习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学生大多有生活经历,自然会找到习作切入点,并在深度对接发掘中形成读写认知基础。读写形式众多,教师没有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更多操作的自由,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主导作用。读写结合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有延伸实践的意识,对学生展开对接性指导和组织,让读写学习自然发生。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度发掘教材生活内容、创设生活观察情境、推出生活演绎活动、设定生活读写训练,这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成功对接学生生活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动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系统构建,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展开实践探索,符合学生学科能力成长基本规律,其实践应用价值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