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2020-12-18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镇文斗九年制学校贾圆圆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镇文斗九年制学校 贾圆圆
依照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长期的教学开展状况可知,由于教师对僵化教学观念的刻板坚持,以及对落后教学手段的持续采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无法实现新的课程改革目标。运用恰当手段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展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有效改善小学语文当前面临的教学困境。因此,相关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完成教学效率优化,实现教学效益提升。
一、小学语文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手段多样,便于模式改革
信息化教学手段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类电子终端得以实现。教师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网络设备的多样化信息呈现优势,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微课平台、电子白板等实现教学手段创新,进而突破以往课堂教学单一的信息传输模式,从而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推动课堂开展成效提升。
(二)内容呈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表述与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重难点知识,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展现功能,弥补教师通过语言传达所授知识的缺陷,运用电子白板等信息呈现工具,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向师生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三)信息传递快捷,便于师生沟通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发的即时通信软件,能够支持师生在课下随时随地开展知识交流,即时通信软件提供的文件传输、语音推送、视频连线等功能也为教师在课下针对学生的学习监督、答疑解惑、作业分发与回收等工作开展搭建了平台。
二、小学语文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举措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展
尽管课前预习游离于课堂开展流程之外,但由于其具有的推动学生事先完成课堂学习准备,保障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效用,也促使课前预习成了教师良好课堂教学效果达成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课前预习环节的结合举措,要求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课程相关资源,结合教学视频的制作和学习清单的布置等手段,通过针对引导性教学问题的预先导入,帮助学生目的明确地预习课堂重难点知识,推动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入把握文章结构脉络。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达成基本了解教学开展框架的学习目标,最终在课堂实际开展过程中紧随教师思路接受和理解知识。
(二)铺垫教师教学内容导入
良好的教学内容导入效果能够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评判教学导入过程是否成功的标准可以从学生的注意力入手,迅速集中学生精神并使其持续保持专注状态是教学导入优秀效果的展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教师能够不再拘泥于以往一成不变的语言导入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结合即将讲授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视频动画的制作与播放,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多样化的游戏开展形式完成课堂教学背景的烘托。从而迅速抓取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讲课过程更容易得到回应,从而在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实现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
(三)创设教材文本相关情境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具备的语言教学特性,决定了其唯有基于恰当情境进行开展,才能实现高效率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要针对教材内容展开透彻理解,并以其为依据完成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以其为前提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效果得到提升,还可以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结合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举措施行的重点在于教师应当通过对课程资料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归纳,为教学所需的课件和视频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环境渲染效用和信息呈现手段,完成对于课程内容的个性化教学情境创设。使教材内容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动态影像,使学生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加深关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程度。
(四)链接资源拓展课堂容量
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和深入普及,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拓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储备。世界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段接触海量的语文知识内容,且互联网信息通过链接进行展现的形式,也为教学资源的储存和传递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对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并针对学生加以呈现,充实课堂的教学素材储备,提升课堂的教学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