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对学生科学概念形成与自主发展的策略
2020-12-18广东广州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广东:广州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该方法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培养其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通过探究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形成科学概念呢?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和绝缘体》为例,谈谈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发展,通过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一、把学生的疑问转化成有效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课时,课本上一个插图的叙述“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个同学提出疑问:“水真的能导电吗?”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础上,对于“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一新的问题而产生的疑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新的疑问时,我们可以利用其为学生创造一个形成科学概念的良好开端。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确定了“水真的能导电”这一问题后,我没有一掠而过,而是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怎样解决“水真的能导电吗”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也提高了学习探讨本课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
“水真的能导电吗”成了学生想研究的主题,但还是不够的。这时我适时给了他们一个真实的任务: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去设计实验,证明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学生有想解决问题的动力时,我们要设计一些真实的任务,有助于学生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创设可以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
“水真的能导电吗”这个问题需要比较多的精力才能解决。我用QQ 建了一个学生的班群,鼓励他们在留言板上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多学生都很踊跃,就连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在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他们都很认真地思考并参考别人的意见,大家都更自发地去研究问题。
五、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学生不仅应该确定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学生在讨论并思考“水真的能导电吗”这一问题时,热情很高,都积极地进行实验设计。在这过程中我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鼓励他们主动去思考,从不同角度考虑并设计实验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活动,说“这样做是错的”或“这样做不对”,应该更多地给予鼓励,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六、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观点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理解是否与其他人的观点相符合,发现其他人的有些观点我们能否把它们并入自己的理解中,去检测原来我们的观点,这非常重要。在研究“水真的能导电吗”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新观点:“浸泡过的木头能通电吗?”从这个新观点中,可以得知这位学生在“水真的能导电吗”这一基础上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假设水真的能导电,那么浸泡过水的木头也应该能通电,因为没浸泡过的木头是不能通电的。”这个新观点得到了一些同学的认同,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大家都为了能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成为学习共同体,互相启发,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解,从而检测自己的观点,认知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七、提供机会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之成为独立的学生。通过交流,学生开始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从“如何证明水能导电”产生了一个新的观点“浸泡过的木头能通电吗?”并设计实验,利用纯净水(蒸馏水)把木头完全浸泡,然后将其放在验电器里,发现可以产生电流。但是另外一位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只把蒸馏水放在验电器里,是不能产生电流的。于是学生又想到了不用纯净水(蒸馏水),把一些掺有杂质的水放在验电器里,结果发现竟然产生了电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了原因,原来纯净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是不纯净的水却是导电的。干燥的木头不导电,但是干燥的木头被纯水浸泡后却导电了,是因为纯水在进入木头后,木头中的一些电解质等杂质溶进了水中,使纯净水不再是纯净水,于是水就变得导电了。通过研究,学生明白了纯净水不会导电,只有当水掺杂了杂质后,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水溶液”,产生了电解质,水就变得导电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反思,学生经历了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自发地进行学习,获得了书本上没有讲授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契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