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生成性策略探索
2020-12-18江苏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江苏: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生成教学理念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其间也就产生出了一定的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扩大教学资源,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全新的生命力。
一、课前弹性设计,关注生成
叶圣陶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善于“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本,‘三’是自己阅读课外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握编者意图,找准教材重点、难点与学生理解的关键点、疑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内容做必要的取舍与合理的整合。要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开放视角,广泛阅读与之相关联、相类似,甚至是相反的课外资源,丰富感性经验,为拓展文本内涵与外延、深化情感体验打下充实的基础。学习目标预设要软化。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其基础知识、生活经历与体验、思维能力水平与个性思维品质总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多变性。学习目标的设定应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将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段规定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能力和道德情感元素等,设定为“静态”的目标,这是学生应该基本达到的。其次,目标的设定还要留有余地。学生在交互变化的课堂情境中,难免会对某一资源感兴趣,产生新的疑惑与问题,而这样的疑惑与问题往往跟教师课前所设计的不尽一致。教师应为此做好准备,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并遵循学生心理规律、情感体验等做出调整,使之成为新的目标,即“动态”目标。这样的目标源于学生瞬间的灵感,是他们内在的需要,更有利于他们自觉去探索,更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力。这样,使得课堂“静态”目标与“动态”目标交融共生,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二、营造教学氛围,打开学生心扉
教育实践证明,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自主探究未知的世界,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等。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旦学生学习的心扉被打开,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源源不断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盛宴。我们应结合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好学的心理和有效的教材内容,营造出有张有弛的弹性教学氛围,让学生都能尊敬师长,开心、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我们应打破以往教学中教师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凸显,推动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构建。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儿童化的语言与小学生交谈,多用一些“这样好吗?”“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你觉得老师做得正确吗?哪里不对呢?”等,使小学生感觉是在和他们商量,而不是在命令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构建生成性课堂。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组织一些趣味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比赛,如主题辩论会,让小学生围绕某个论点展开自由的表达。这样,不但能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良好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高教学的互动性,让语文生成性课堂完美构建。
三、善于倾听和观察,及时捕捉和处理信息
课堂上,学生在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倾听,从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捕捉有利于知识能力形成的亮点;教师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表情、动作、言语中发掘学生的动情点,挖掘促使情感升华的闪光点;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偶发事件,将错误转化成生成的资源。在交流评价时,教师要创设对话的情境,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教师是一位主持人,学生的发言是不确定的,是无序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点拨、引导,而不是拿自己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发言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
四、正确判断生成,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觉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但限于他们的年龄、经历、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他们的观点和想法难免会有片面和偏颇之处,甚至有些看法是较为极端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正确判断学生所生成的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促使他们多角度地去思考、梳理、重组,在相互争辩、接纳、赞赏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反思自己的感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使课堂生成更趋全面,更有创意。有的时候,当学生的能力不够,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其中,以首席引领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使课堂生成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积极践行先进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如生成性教学。通过构建高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实施多样化教学尝试,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人的地位,从而实现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