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2020-12-18江苏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江苏: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下面,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为例,探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研究学情,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将学生按照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分A,B,C 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学生,班主任、科任教师清楚,学生本人有数,但不在班级公开,以免学生产生心理阴影。A 类为学习轻松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 类为发展中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70%;C 类为暂时落后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10%。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均含有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由组织协调能力强的A 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负责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想想做做”第2 题时,要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如,安排C 类学生负责测量,B 类学生负责统计,A 类学生负责计算方法指导和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
二、备课分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行分层备课,对A,B,C 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设置的教学目标为:
(一)共同目标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分层目标
一级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级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三级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周长计算的意义,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实现预期目标。
三、分层授课,落实不同层次的目标
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分层授课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要有兼顾优等生、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
(一)分层提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在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可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设置以下三个问题:1.长方形周长包含哪几条边的长度总和?2.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3.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可以安排C 层次学生回答问题1,B层次学生回答问题2,A 层次学生回答问题3。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分层训练,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做。如,在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设计以下训练题: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长方形长6 厘米,宽3厘米;正方形宽4厘米。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各需要知道什么?先量一量,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图略)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 米,宽35 米。小华沿操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给一个边长80 厘米的正方形镜子做铝合金边框,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条?
要求:C 层次学生完成第1 题,选做第2 题;B 层次学生完成第1、2 题,选做第3 和4 题;A 层次学生完成第2~4 题。教师将题目通过答题卡的形式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分层评价,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对于C 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 和B 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在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C层次的学生只要能说出“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A和B层次的学生,教师则要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简便算法:“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其间,教师要进行适时点拨和评价。通过这样的分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