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农技培训情况调研与举措探讨
2020-12-18唐卫红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闵行区201103
唐卫红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闵行区 201103)
杨决平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6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可以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按照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在2019年上海市种植业技能培训中,重点开展了以农业信息员、植保员、蔬菜标准园从业人员、果桑茶园艺工、农资营销员、经济作物标准园创建管理人员、镇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员、农残速测员等为主的14类农业从业人员和基层科技人员培训,共成立了45个班级,举办了146期培训班,合计培训2 570人、约9 800人次,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科技培训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了受训人员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2019年上海市农技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包括工作措施、工作亮点等,并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对策探讨,以了解上海市农技培训现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从而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农技培训工作。
1 工作措施
1.1 深入开展基层调研,逐步优化培训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是2019上海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科教信息科于2019年初制定调研计划,组织全市9个涉农区的种植业培训相关单位,分成3个联动小组,深入基层,与参训学员面对面,针对往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培训满意度、培训需求等方面,开展调研,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汇总多方意见,形成详细调研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
经调研分析,2019年上海市农技培训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员集中反映的问题和需求,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创新了培训形式,扩充了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同时,为提升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市、区两级培训部门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客观需求,坚持问题、需求、绩效导向,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制定培训计划,拓展了农技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推进培训的小班化、精品化、定制化,有针对性、有专题、有重点地设计课程,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导向。此外,严格学员审核制度,每个培训班有开班动员、培训小结,并安排一次学员座谈互动(现场教学点举行),征集培训的反馈建议和意见,确保高质量地完成2019年的培训计划任务。
1.2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综合素质、合理设置课程
充分调动市、区级指导员及镇级培训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到位、管理严谨,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同时,通过培训,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农业政策法规等培训内容贯穿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且在综合课程方面,侧重于对《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农民素养提高与礼仪》《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及必备素质》等课程的讲解,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此外,通过室内理论培训、现场参观、外出考察、交流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农民的自我田间科学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工作亮点
2.1 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当前上海市农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产学结合,服务产业”的原则,2019年上海市重点围绕浦东水蜜桃和西甜瓜、嘉定葡萄、青浦草莓等区域特色产业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和致富的孵化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2.2 紧贴绿色生产需求,提高技能竞赛实效
2019年上海市开展了多样化的科技论坛和技能大赛,提高了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提升了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了学员眼界,树立了市场导向的观念,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整体提升。例如,2019年上海市组织了以蔬菜植保员、粮食统防统治植保员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2次,且为确保大赛的专业性,邀请了相关专家,根据当前绿色生产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改良竞赛项目,在保障参赛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大赛内容与时俱进,力求项目贴近生产实际,取得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培训效果。
2.3 加强互动,主动破除班班壁垒
在2019年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中,加强了班级间的横向联系。例如,采取准入培训兼容继续教育的方式,让准入农民学员向职业农民学习;开展林果班与蔬菜班共同实践交流,加强农民之间的内部交流;组织农民赴南京、常州、无锡等地参观考察,和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农民互学等形式,加强了农民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学榜样、学彼此,不断学、相互学”的良好氛围。
2.4 创新培训形式,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2019年上海市农技培训工作中创新了培训形式,积极举办特色“六个一”活动,即微论坛、产品品(评)鉴推优评优活动、绿色生产理论知识竞赛、农耕运动会、区级之间联合举办培训、优秀农民评选及典型宣传,这提高了学员理论联系生产实践的能力,增强了相互学习的意识,搭建了农户交流学习平台,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农民自主参训意愿不强
上海市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参训意识不强,依然存在“要我学”的思想,在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同时,农民参加农技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得到政策扶持,再加上每年参加的培训班通常都是由农技部门通知参加,故主动参训的农民较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
3.1.2 培训师资结构相对单一
现阶段上海农技培训师资力量储备较为雄厚,但区域内科技人员的授课积极性有所下降,且人员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技术推广条线及相关农口单位的专家为主,导致有些培训班每年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缺乏新鲜感,另外,培训师的知识体系更新速度也无法跟上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个别新兴小众作物的培训师资力量紧缺,甚至无法安排相关课程,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
3.1.3 培训课程与农时衔接不够
近年来,农技培训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各种培训任务重、内容多,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安排未能与农时有效衔接,导致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一些培训安排正好处于农忙时节,且学员对培训安排的理论课程兴趣不大,再加上部分学员即使参加培训也担心家里的农时安排,在参观点和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交流的主动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培训效果。
3.2 对 策
3.2.1 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地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要针对农民的现实需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技术浅显易懂地讲授给群众;采取现场教学、面对面指导、现场示范等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其投身农业生产、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针对各郊区发展实际,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为学员搭建互动平台,构建区域与区域、行业与行业、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培训平台,进一步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2.2 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培训师资队伍
具体措施为:(1)根据以往的农技培训情况,更新一批专家;(2)增加管理类、营销类的专家数量,充实农民培训的师资专家队伍,进一步扩大师资的覆盖面;(3)邀请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技专业人才、创业成功的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管理专家、种田能手等“土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通过“传帮带”,将实用的种植管理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与实用性;(4)涉农高校、研究所和市级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学者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他们是农技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积极吸纳其进入农技培训师的资队伍中。
3.2.3 根据农时需要,突出培训重点与安排培训计划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上海市农技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与当地的农时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结合起来,并根据农时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安排培训计划,即要做到“四核四化”:即聚焦核心对象、核心课程、核心教案、核心师资,逐步实现上海市职业农民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精品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农忙时期的培训安排上,要尽量不安排理论课程,更多地安排现场指导、实践操作、考察学习等,以进一步强化培训的季节性和针对性。
4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上海市要根据当前农业产业需求,进一步开拓农技培训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农民多样化培训,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并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更新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的内容和形式,力争与全国性竞赛接轨,以提高培训效果,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