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及对策分析
2020-12-18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王岁阳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 王岁阳
审题是学生进行数学解题的重要前提,若出现审题偏差、审题失误,不仅难以解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数学难”“怕数学”的不良学习情绪,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审题障碍,教师应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审题障碍的原因上分析,则可以概括为粗心大意、固态思维定式、未能全面理解数学问题以及知识与思维难以有效结合等,那么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坚持因材施教、拓展思维焦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审题障碍。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
首先,低年级学生缺乏耐心,在审题时大多静不下心,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没能对题目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全面的观察就着手答题,此时极易忽视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已知条件。还有的学生在遇到较长的题目时不能完整审题,断章取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没有进行认真思考。正是由于这些不良的审题习惯,致使较多数学问题明明能做出来但是因为粗心、急躁而犯下很多低级错误,丢掉很多不该丢的分。其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在解答相应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学生能读懂题目中的要求,并且找到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然而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学习能力以及理解概括能力也相对较差,故而在审题时也有可能出现看不懂题目所表达的数量关系而难以下手解题的数学障碍情况。另外,思维定式也是学生审题障碍、错误解题的重要原因。低年级学生思维相对固化,在对看似差不多的题目解答时往往会采用同一套解题思路或同一种解题方法,此时也容易陷入一定的思维误区,得到错误的数学答案。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突破策略
(一)加强解题引导,培养审题能力
当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加强解题目标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分清何为“题干”、何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题方向时,应善于利用逻辑严密的语言,使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的引导下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逐步克服审题障碍,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审题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认知能力与思维习惯差异,此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其克服审题障碍时,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差异化教育缩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促进其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的相关内容时,有的学生对于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变化关系感到难以理解,有的学生较难想象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对应关系;还有的学生则对特殊的时间点分针、时针位置关系表示感到困惑,此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样,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则应引导学生认真地看清问题,审题分析是需要进行读时刻还是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钟表时间表示。当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后再进行数学审题的分析,则可以轻松地克服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而言大有裨益。
(三)促进学生认知,拓展思维焦点
在学生的审题过程中通常也是其数学思维产生的体现,跟随题目思路,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与需要求解的问题之间的数学关系时,他们的思维也会相应拓展与延伸。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从而导致了他们在审题时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此时,则容易使他们难以将思维聚焦于关键的已知条件上,反而在次要条件中反复琢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学生数学审题障碍,教师则可以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角度着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所出现的审题障碍情况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注意力情况、认知能力等都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审题障碍,教师则可以积极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对策,使学生能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系统,并不断强化其审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