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牢大省责任,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20-12-18毛鑫鑫

农业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样板山东省总书记

文/ 毛鑫鑫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山东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扣“五大振兴”,不断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勇探新路,奋力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省农村正在发生积极深刻的变化,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农业综合实力在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在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在提振。

把“三农”工作置于重中之重,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乡村振兴具体行动上——搭建“四梁八柱”,凝聚强大合力

如今在潍坊,3个省级、20个市级、12个县级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正在有序推进建设。片区内主导产业相联、基础设施相联、特色风貌相联,带动起609个村庄、780多平方公里区域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潍坊市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禀赋、产业特点,探索了土地政策撬动型、园区治理开发型、龙头企业助推型、基层党建引领型等多种片区发展模式。

这是山东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健康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步制订“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搭建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山东省重视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抓落实、县为主体、乡(镇)村为基础的工作体系,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一把手”工程,五级书记一起抓,凝聚起打造样板的强大合力。

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山东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资源力量向乡村倾斜、在乡村汇聚。2018年以来,省委先后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年3月,省委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党的农村工作保障、强化党的农村工作考核监督,制定15项具体措施。今年9月,又组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省市县选派9078名干部,帮扶1810个重点村以及所在县乡,建强村级班子,推动组织振兴。

稳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山东省始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展,打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齐鲁样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际,在深入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点,今年9月21日至22日,省委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座谈会,对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总结,全面检视,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土地托管托稳“大粮仓”,农科专家送技到田间,农业发展提质又增效——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

513.84亿斤!今年,山东迎难而上抗疫情、保春耕,克服干旱、倒春寒、风雹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今,秋粮收获已结束,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曾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山东经验,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勇闯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着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山东粮食总产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深入思考的新课题。汶上县通过探索土地托管服务新模式,提高了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据测算,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前提下,去除了一家一户种植时的垄背,可增加13%以上的耕地。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50元左右,增加粮食产量7%左右。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山东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加大良种繁育和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关键增产技术推广率达到80%以上。

推动科技联结农业、科研院所联结农村、科技专家联结农民,逐步实现农业智慧化、优质化、品牌化,这是山东省逐步探索出的科技与农业融合的“三联三化”途径。该模式带来了科技兴农的新气象,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16年的61.8%提高到2019年的64.56%。

“三产”融合拓展增值空间,支部举旗重塑利益联结——农民手拉手共走致富路

眼下,在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村民们正忙着给金银花修剪整形、追施土杂肥,为来年丰产做好准备。“我们在按照高质量生态农业标准组织生产的同时,全力打造‘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 干鲜花回收— 干花贸易— 食品、洗化品、中药成品产销’全产业链,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享受多重收益。”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说。

让一枝花长成一条链,2019年,九间棚村及有关企业产值达3.6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00元。另外,九间棚村还在甘肃、新疆等地发展金银花精准扶贫项目,推广种植了15万亩金银花,受益群众有3万多人,实现了本村和项目地区的双赢。

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九间棚村,正是齐鲁大地着力推进村强民富的生动写照。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山东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3954元增长到2019年的17775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2019年,山东省探索从退役军人、机关干部、回乡创业人员中择优选配村党组织书记3300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山东省深入实施农村“头雁工程”,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行动,确保整顿一个转化巩固一个。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干部,成为团结组织农民共走致富路的带头人。

“虽然村里耕地资源比较优越,但多年来村民习惯于单打独斗,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老百姓辛苦一整年,挣不了几个钱。”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南水桃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永良介绍,2017年,党支部领办起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大家一起把小樱桃做成大产业。三年左右时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3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0元增加到150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省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振兴之路,让土里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农村成为“聚宝盆”。在高青县,黄河过境47公里,形成了典型的平原沿黄湿地风貌。位于湿地中心位置的引黄沉沙池,在发挥沉沙净水作用的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2017年以来,当地以打造“天鹅湖湿地慢城”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

猜你喜欢

样板山东省总书记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