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探究
2020-12-18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王秀英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王秀英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开发的必要性
在更迭日益频繁的时代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没落,缺少继承,这给我国的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其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限,远远不够,这就显得开发校本十分必要。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发展依托于人类,从新一代小学生开展,培养其文化意识,能使其把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出去,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活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为了确保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开发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路径,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依托教材内容,拓展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教师需要实事求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拓展传统文化内容,有效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带着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入探析,找准传统文化的发散点,以此为基础,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确保自身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充分了解,以便更好地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教师可整理归纳收集得到的资料,形成完整的课件,把课件上传到学校官方网站,以此分享教学资源。学校可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交流讨论,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以此优化教学资源,最后整理成课本内容,以此完成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任务,确保高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设置主题,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可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传承意识,有助于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需要集结众人智慧,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形成特色教学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学校可以把传统节日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如,在端午节日到来之际,带着学生包粽子;在中秋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开展鉴赏诗歌活动;在重阳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节日为导向,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意识,使学生把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另外,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可增添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前人流传下来的技艺,以此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如,设置剪纸、泥塑艺术、编织工艺等实践类课程,以此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实效性,最大化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课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特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规划课程,开发校本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十分喜爱新鲜的事物,极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使其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探究中来,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若是学生喜爱诗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置校本课程,若是学生喜爱书法、水墨画等,教师可对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尽量结合学生实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以此优化教学结构,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把传统文化加入校本开发中,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价值不可估量,把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其作用较为突出,顺应了新课改要求,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教育改革要求,探究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有效实施途径,以此提升语文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