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支架 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复述能力

2020-12-18江苏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毛虫内化支架

江苏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卢 洋

复述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的转换,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理解并表达出来。在统编版语文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均安排了以“复述”为要求的练习。由此看出,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强调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地展开。二年级复述训练是基础训练,也是起步训练,所以,教师要巧用课文信息,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并能较好地完成复述任务,为以后逐步提升复述能力做好铺垫。

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几篇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书本为载体,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借助关键词练复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于学生“复述能力”每个年段也有细化的要求,低年段“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教材书后也提供了多种方法,如抓关键词语复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复述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低年级学生表达的规范性和条理性不够,教师可以借助文中或课后练习提供的关键词语,将它们作为“拐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词汇,并在复述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提升复述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比如《小马过河》这篇经典课文,蕴含着道理,且篇幅较长,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整体感知主要内容困难较大,复述起来不容易。常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功夫下在读、讲、问循环往复上,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问题听、读、回答。复述能力的培养被置之脑后。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的孕育是个系统工程,是“听、说、读、写、思”的整合。因而,在教学内容的攫取上,可以着力以本为本,抓住课后习题要求“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这个重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好课后习题提示的关键词,如“愿意 、为难 、吃惊、 难为情”,不难看出,这几个关键词正是小马过河经历的心情变化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也就弄清了复述的思路和主要情节。

二、借助示意图练复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统编版语文二年级教材中,许多课文的插图不仅有趣而且紧扣课文主要内容,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等能力。《小毛虫》文后以示意图介绍了小毛虫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变化,如何抽丝结茧,最后破茧成蝶。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一示意图,作为练习复述的支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师:小毛虫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蝴蝶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生(交流):先是小毛虫,然后编织茧屋,从茧屋挣脱,变成蝴蝶。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生:可怜。

生:笨拙。

师:你会怎样把小毛虫介绍给大家?

师(示范):看图片讲。(教师讲开头,学生接着讲)

师(引导):我们借助了什么讲故事?(看图片、记词语)

同桌之间练习借助图片和词语互相复述,并展示汇报。

师:就是这样一条可怜笨拙的小毛虫,最后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出示图)

师:小毛虫一下子就变成了蝴蝶吗?不,请看——蝴蝶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环,就是卵→毛毛虫→蛹→蝴蝶→卵。它从一颗小小的卵开始,附在叶子的背面,成虫后拼命地吃叶子,经过五次的蜕皮后,就会离开树叶吊挂结茧,蛹在茧里面变成了蝶,才从茧里面钻出来。

师: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呀!你能根据图再讲一讲小毛虫变化的过程吗?

以上过程,读懂语言文字,理清小毛虫的变化,展示图示,学生复述时就能顺利讲清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以此举一反三。《蜘蛛开店》也同样可以提取重要的信息,理成图示,在感受人物变化和故事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复述能力。

三、借助故事脉络练复述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关注学生语言内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短篇幅的课文复述起来比较容易,长篇幅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整篇课文复述占时较长,难度大。这就需要教师先理清课文脉络、帮助建立整篇的概念,促进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这样会让复述有效进行。

《羿射九日》是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书后给予了故事的发展脉络提示,要求学生使用“起因—经过—结果”三段式提示讲述故事。

这类三段式讲述,其实在无形中渗透了归纳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以后在接触到叙述性故事时,自然地讲述出故事的主干,从而提升概括能力。笔者在设计《羿射九日》的“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求学生明确课文内容并联系问题进行讲述:(1)羿为什么要射掉九个太阳呢?(这就是故事的“起因”,出示相关句子,理解“炙烤”“艰难”等词语)(2)面对十个太阳,羿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讲述“经过”,从两个“九十九”体会羿的千辛万苦)(3)根据图片,揭示最后的结果。(4)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讲述。清晰的课文脉络梳理,成为学生练习复述的有力支撑。

四、借助想象练复述

爱听故事是低年龄段孩子的天性,故事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既有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也有童话王国的新鲜事儿,更隐含着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很重要。想象,可以将文本语言或转换或补充或延展,将故事内化理解并表达出来。

以《小马过河》为例,教学板块可以这样安排。板块一,以读代讲。促进学生的朗读和思考。教师范读引路,抓住“愿意”“为难”“吃惊”“难为情”这四个词语,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小马心情的变化,扣住“心情”这一主线。板块二,初试身手。学生默读后,学会用提示中的关键词,自主尝试讲,教师启发学生注意倾听,引导发现表述的关键词句,如“动脑筋”;再次点拨学生,揣摩关键词语的关键所在,教师适时总结复述的秘诀:讲清楚,讲关键。板块三,师生同构。教师先复述,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复述和课文的异同以及关键词是否用上。教师加入了一些动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巧妙融入故事里,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了。随着故事的发展,小马的心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又抓住这一主线,讲述中再加入老牛、松鼠、马妈妈的对话,并用上“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等词语。教师范讲后,让学生对比,他们感受到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的复述更有个性和情趣。学生的想象力也被教师激发出来,他们的语言也变得更丰富、生动。看来,有意识地引发想象,将慢慢地成为一种学习经验,从而类化到学生自己的复述中,举一反三,扩容了复述的空间。

总之,以上所说的复述支架,无论是点状、网状、线状、表格式,都与故事内容相契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复述需要点燃兴趣的火苗,更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迁移内化,反复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语言形式的实践下,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意趣,提升语言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猜你喜欢

毛虫内化支架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毛虫与蛾子
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