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0-12-18浙江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王国才
浙江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王国才
在新课改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焦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实现个性化的再认知、再创造,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发展过程,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方法,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等。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更要大力拓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以及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们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再创造,既能实现学习和研究的统一,也能成功地获取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促进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借助问题情境,激发研究性学习兴趣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的关键所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所呈现出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大都来自充满疑问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展开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成功地激发矛盾冲突,或者引发认知的不协调,将学生成功地引入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研究目标,激发研究欲望,促使探究性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提前准备了一个布口袋,并提前准备了6 个乒乓球,红、白球各3 个,并设计提问:如果每次我从布袋中摸出3 个球,会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根据笔者所设计的提问,学生展开探讨,并提炼出4 种可能:3 红、3 白、2白1 红、2 红1 白。基于此,笔者继续设计提问引发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上述4 种可能中,哪种可能性最大?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刻点燃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营造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既有利于高效内化新知,同时也能够显著强化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组织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起始阶段是为了成功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思考,所以应当为学生留有充足的互动空间和时间,还应当为其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可以展开自主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大都侧重于教师方面,也就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控制者,也是组织者,更是学习内容的制定者以及成绩的评判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我们所实施的班级授课制也会使学生之间呈现出学习角色上的不平等,更成了优等生的独角戏。很显然,这些教学模式与生本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精神相违背。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研究性学习更关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还就此触发了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二、基于生活元素,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无尽源泉,而且小学数学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应用到数学,如购物付钱要用到数字,出游需要了解准确的位置和方向……因此教师在选择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生为本,特别是学生主动自愿的发展。当然还应当考虑到研究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键契合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恰当的关键点上成功切入,才能成功发现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典型的时代性、应用性特点。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可以联系世界杯,聚焦“罚点球选谁”这一问题,由学生自主分析球员在以往球赛中的不同表现,并展开对比,自主提炼出:主罚对象的选择需要结合球员以往的进球率。很显然这一研究问题具有明显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提炼、自主习得,还能够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情感,才能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写法。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基于生活元素为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入性,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有效指导,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需要结合调查实验以及小课题研究等不同的形式,着重体现其开放性以及实践性。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来说,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其避免受缚于学校课堂以及教材知识,应引导学生超越教材、走出课堂、面向社会收集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学习方法也非常多元,应当由学生自主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当然教师的正确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师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应当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自主习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路径,掌握基本的研究思路;第二,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正确的、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
1.调查方法的指导
在组织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调查研究法等;还要深入实际,结合多元的举措使学生能够了解全面客观的情况,提炼出足够的关键信息,还可以就这些关键信息展开相对应的分析处理以及思考研究,这样才有助于发现事物本质,触及发展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法,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例如,在“我是小小调查员”一课中,可以在提纲中指明注意事项:老师刚刚购置了新房,但是房间内还没有安装任何电器,你是否可以帮助老师在电器市场中做一个调查,看一看哪些电器更适合老师的新家?问题情境的引入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为老师的新房配置电器绝对是一项新颖而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成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一个研究小组都渴望以此作为表功的机会。周末时,学生们都去了电器市场和商场,抄写、比对价格,甚至以商场的销售员作为访谈对象。学生们发现在这些电器价格中,不仅要了解品牌,还要关注质量。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既联系了实际,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促使他们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了解社会现象以及自然现象。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掌握探究问题的正确方法,习得调查研究的基本要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表现出极强的探究能力,还自主习得了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其效果远远超出教师预设。
2.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是研究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数学观察进行指导,以此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化。
例如,在以“七巧板的游戏”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以及生产现象,真正体会正确的观察研究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我在家中寻找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我感观完成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做出正确的描述,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借助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观察,还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照相机、录像机等。不仅要对所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也要明确观察重点,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全面系统的深入观察,要能够准确细致地记录所收集的资料,并就其展开分析,自主提炼出结论。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既有利于启发学生心智,也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关键触发点,不仅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持续生成,还可以实现积极的转化,帮助学生完成课程意义的自主架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