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0-12-18广西外国语学院孙加利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外理念

广西外国语学院 孙加利

一、“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内涵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在教育行业的贯彻,其主导者是郭思乐,他倡导课堂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从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定位不精准

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因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实用和实际出发。然而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却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无异,主要集中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和体质体能的达标。而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集中在如何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完美接轨、如何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到更多终身受益的理念、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快融入社会。

(二)教学主体不明确

虽然国家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但是仍有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将自己当成体育课堂的独裁者,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丝毫不给学生自主空间。同时,还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注重体育动作的规范化,利用理论授课和标准化演练来展开教学,使得教学严重缺乏实用性,且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老旧

受到学生兴趣偏好和项目普及程度的影响,一般高校体育课堂中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常见球类的开课率更高,但是这些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就有所涉及,很多学生都有一定基础,教师也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些项目进行简单的重复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也没有学习和进步的空间。

(四)相关理论教学知识的缺失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每学期至少安排4 学时的理论教学内容,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更注重体育技能教学,而忽略了理论教学,没有按照相关理论授课要求进行理论授课。因而,学生对体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技能点和学习作用都没有正确认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不利。

(五)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且管理散漫

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较少,开展形式单一,以校园运动会和跑操为主,缺乏吸引力。跑操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形式主义严重,现场秩序也较为混乱。同时,学生对跑操的目的不了解,抵触情绪较大,跑操预期效果无法达成。而运动会通用的竞技类项目较多,项目设置单一,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只是局限于小部分学生。

(六)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学生在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指导下,只注重结果,而将自身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抛之脑后。例如,有的高校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体育教育,进行了教学形式的变革,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课程和教师,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根据自身兴趣点进行选课,而是主要考虑课程学习难度、分数评定标准,选择简单易学的课程,体育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要求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其足够的信心,让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心理障碍,发挥自身的成长潜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

首先,高校应该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大一学生彼此不熟悉,孤独感较强,为了快速拉近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篮球项目教学,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尽快建立关系,而大三学生学习、就业压力较大,为了降低其压力,教师可以进行太极球、太极剑等项目教学,让学生做到平心静气。其次,教师要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分层教学、鼓励教学为主。让基础好、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发挥模范作用,对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多鼓励,给其更多的信心。

(三)加大体育运动理念和知识的灌输力度

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丰富理论知识做支撑,因而,高校在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终身运动理念和理论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应该对项目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学习价值等进行介绍,让学生被项目的文化魅力感染,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体育主题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识、急救措施,加强实用技能,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

(四)拓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需求,高校应该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专门体育活动小组的组建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环境。同时,让校园体育社团组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案的决议和活动组织工作,使课外活动成为全生参与的活动,如举办校园马拉松活动,使全员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举办篮球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能力都有差异,因而,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的人性化和科学化程度。可以构建学生体育档案,在对学生进行横向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纵向评价内容,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在结果评价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等指标也进行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化激发,从而将学生培养为身心素质过硬、生活方式健康、能快速适应社会的人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变革、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举措,将有助于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课外理念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