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与度对初中生数学成绩影响研究
2020-12-18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凤岗里分校陈俊毅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凤岗里分校 陈俊毅
课程改革倡导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活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体会。
一、学习参与度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成绩
课程改革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那么学习参与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呢?学校归属感、学习兴趣、自我效能、工具性动机是表现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四个维度。有数据表明,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高,高于理论平均值,他们学习参与度的维度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浓厚、学校归属感较强、学习动机较高,但是自我效能较低。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理论平均成绩相比,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高于平均值。回归到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科目,其中包含算术、图像、线性计算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题型丰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以及难度较大的应用题、计算题等,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结合的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单方面吸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角色只是听讲与练习,这种模式下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死板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尤其是在应用题和计算题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深入,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习也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对数学知识不再是抵触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得到提升。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生心理与生理都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初中教学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摸索出适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学生通过小学阶段或初中低年级的学习可能已经习惯了传统学习模式,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引入符合学生喜好的内容。对积极参与的同学应给予肯定,对性格内敛、不勇于参与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调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至于使得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难度过低,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度过大,丧失学习的信心。由此可见,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环境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改变,教师不再扮演严厉的角色,在学习中约束管理学生,给学生讲解课堂内容,更多地增添了朋友的成分,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教师的亲和力提高,因此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对教师形象的害怕与恐惧情绪,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得以提高。营造轻松教学氛围的具体措施,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见解与观点等。例如,教师在讲“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以往教师的讲课方式可能是给学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强调轴对称的要点,并给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品。为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采用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总结回答轴对称的要点是什么,能不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和物品。学生则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柜子、教室的黑板、椅子等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参与度得以提高。其次,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尤其对于知识较为枯燥的数学学科而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得到提高。首先,教学方式的选择应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喜好与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学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动画,由这些动画引入主题,使学生在由表观数学向抽象数学过渡时,能先有形象的理解,逐步过渡,然后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最后总结出勾股定理的公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推理过程及结果。这样的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进一步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动画演示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喜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当教师提问时学生也会热情高涨。由此可见,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参与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四)使用数学游戏
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它是一门集概念、公式和图形为一体的科目。对教师而言教学难度较大,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向为学生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都会快速下降,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数学游戏,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变得生动直观又富有趣味性,重要的是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坚持不断探索,求得正确答案,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数学游戏的运用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导入、课堂活动、课后总结等。数学游戏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讲解概念、定理等内容时可以运用数学游戏,将游戏与定理、概念相结合,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是教师讲解新知识时应用数学游戏,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参与游戏,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也可以是教师讲解习题时应用数学游戏,有些习题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并不是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通过数学游戏的运用,学生对习题题目的理解会更透彻,便于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答题正确率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大影响。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学校以及学生重点关注的内容。课程改革后,教学课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的参与度得到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否会影响到其学习成绩,文中围绕此问题展开了论述,结果得出学生学习参与度与其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文章还论述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提出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