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创编 深体验
——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作用和策略

2020-12-18福建省厦门市竹坝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动作小学生情境

福建省厦门市竹坝学校 萧 燕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每个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深有浅,角度也各不相同。课堂编创实施的重点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轨迹,教师以这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学习方式,将动作、音乐、舞蹈、语言等不同形式紧密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课堂编创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感受,推动学生主动投身于音乐学习,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音乐课堂教学中创编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创编是即兴创作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创编的标准不宜过高,否则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胆怯心理,不愿进行此类活动。因此,音乐教师需要秉承激发兴趣的基本原则,并依托于激励方法之下,引导小学生自觉迈入创编的大门。音乐教师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带领小学生感受最基本的节奏,并且适时融入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当小学生熟练以后,再不断地开展各项训练活动,促进小学生节奏感以及韵律感的增强。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带领小学生进行拍手练习,并为歌曲进行伴奏,为音乐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于蒙古族的图片和视频,以此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蒙古族的舞蹈,并以骑马的动作作为切入点,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引导小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然后,音乐教师可以再进行硬肩的动作演示,引导小学生猜测这个动作的由来。通过几个动作的学习,并结合音乐的欣赏,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小段舞蹈的创编,以此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创编实施的重点原则是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基于其成长需求与学习习惯,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文献研究能够看出,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游戏教学能够通过游戏这种有趣生动的方式,分离出复杂外在下的音乐知识,使学生从根本上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歌曲《小小少年》的教学中,学生对外来音乐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理想,利用课堂创编可以将音乐作品出现的背景、文化底蕴、相关影视作品等联系起来,或者是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场景再现,通过语言、表演等不同形式,学习音乐作品的内在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再局限于作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而是创造者与发现者。

(三)提高音乐课堂质量

基于创编活动之下,学生可以进行歌词创编活动,也可以进行即兴舞蹈的创编,更可以进行情景短剧的编排。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有着更多的辅助作用和意义,可以不断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寻找音乐教学中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在小学生学习歌唱时,因为一些简单律动的渗透,可以不断地促进小学生节奏感的增强。与此同时,由于有创编歌词的基础,小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记忆相应的歌词。除此之外,根据对小学音乐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民族音乐作品,在学习期间,音乐教师会教授一些民族舞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可以促使小学生对不同音乐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歌曲《对花》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拿出相应道具,进行扭秧歌的舞蹈教学。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了解一些动作,此时音乐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小学生利用这些动作,创编新的小舞蹈,并进行表演。表演结束以后,音乐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和赞赏,以此激励小学生继续保持创编的热情,并以此促进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创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乐理知识基础薄弱

小学生自身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思想变化较快、活跃性较强,性格十分纯真简单。在这一阶段教师只要稍做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够喷薄而出。岑桑的《画杨桃》里介绍了一种音乐学习的崭新形式,教师正是根据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但是,我们反思当下一些音乐教师的教学形式,容易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学科在各学科中的地位较低

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都倡导在小学教育中为学生减负,其根本原因是家长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本位思想”。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主课成绩十分关注,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与精神文明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音乐课被主课教师占用的比重逐渐增加,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思想也十分严重。实际上,音乐教师应当认识到授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教学工作。

(三)学生音乐创作欲望低下

众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自身不及语数英教师重要,在教学中经常将音乐课“让”给其他教师,听任其他教师的安排。并且,在教师和家长心中,音乐课也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之一,导致音乐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重视程度不足。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只有教师自己明确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

三、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策略

(一)立足实际理论,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中对音乐教学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和学习需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关系。例如,在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歌曲《迷人的火塘》教学中,教师可将自己与学生相融合,构建侗族同胞欢聚的火塘情境。所有学生围成内外两个圈,教师加入其中一个圈,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创火苗的样子,教师和学生一起扮演小火苗和大火苗,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感受小火苗与大火苗的交融,在形象有趣的情境创设中体验两个声部音乐的魅力,进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小学生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创作方式要难易适中,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理解与努力完成创作。例如,在歌曲《小雨沙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现小雨滴和小种子的动画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它们的形态,并将学生划分为“小雨滴组”和“小种子组”。学生在游戏中发挥想象,扮演小雨滴和小种子,编创小雨滴落下的状态和小种子成长的状态,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学习歌曲。

(三)欣赏感受歌曲,创编体态艺术想象美

音乐课程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且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通过音乐进行体态艺术的创编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旋律美与情感美,也能在体态上编创符合歌曲情境与情感的动作,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歌曲《小鸟小鸟》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去创编鸟飞翔的动作,在音乐中感受节拍,在创编模仿中体验情境。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情境,感受音乐的意境。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各种巧妙有趣的创编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获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动作小学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