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2020-12-18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唐燕文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唐燕文
在中药制药技术课程中,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是从工业化中药制剂生产实际出发,将典型剂型产品的制备过程作为主线,并且将药物的生产操作规程与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经相关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各项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胜任岗位职责。目前,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占比失衡、教学脱离实践等问题,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甚至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原则,积极改进与创新课程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的目标。
一、全面整合课程内容
(一)明确课程定位
对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而言,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进行培养,以便能够使其适应该项工作的高技术要求。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诸多内容,其中包括中药制剂技术标准、中药调剂标准等。因此,中药制药技术的理论课程以中医学基础及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等知识为重点。学生不仅要具备继续学习与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二)确定就业方向,对就业岗位进行细化
经近年的统计发现,各级各类制药集团、药厂、饮片加工厂和医院制剂室均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而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中药制药与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等则是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就职的岗位较多,例如,中药制剂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岗位涉及中药固体制剂生产粉碎岗位等。教师可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后,对以上就业岗位进行细分,并且予以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今后发展目标并做出相应努力。
(三)结合企业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在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专任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讲解教学大纲内容,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与中药制药企业技术人员则为学生讲解中药制剂的其他内容。共同合作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述教学人员还需要对当前企业发展动态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握,以便能够及时对教学内容予以调整,从而将工与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学生吸收且掌握更为有用、符合工作岗位的知识,教师可以定期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交谈,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将收集情况作为教学内容的调整依据,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采用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逐一为学生讲授各章节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将知识点孤立化,而且内容之间不具备关联性,易脱离实际,增加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难度。因此,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我校在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中引进了东方仿真的化工原理实验实训、片剂生产、水针剂生产实训等系统,并且借助微信群、QQ 群等开展网络教学,有效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由于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与生产实践具有紧密联系,若单纯地依靠文字叙述为学生讲解关键生产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学生将无法有效地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若教学人员通过动画、视频与微课等形式为学生展现典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为遵循“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应用更多的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的发展。如指导学生分组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处于深度思考状态,进而培养学生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创设工作氛围,让学生模拟工作过程,进一步认识相关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增强职业意识,以便于学生今后适应工作岗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生产现场进行模拟,增添课堂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予以帮助与指导。这就说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方式主要有教师专业培训、教师引进等。在培训方面,可将典型药物生产、中药制剂技术等相关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之一,确保教师制订符合学生学情又能够紧密联系中药生产操作的教学方案。在教师引进方面,则是招聘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并且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素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促进课程改革效果的提高。
四、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对于注重实践的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而言,在进行考核时,需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不断完善新型考核模式,从而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目前,评价教学效果的新型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技能实践不仅是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重点培养内容,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时,需要充分将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建立适合学生学情又能够评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考核制度。例如,实际考核前,制定课程标准、生产工艺规程、设备使用标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的标准与规程,符合教学计划的理论与技能题库,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在实际考核中,采取多种手段,如开展技能竞赛、知识讲座等,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接触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其在做中练、在练中学,最终有效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在考核后,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考核情况,还要评估考核方案、考核内容的可行性,不断完善考核内容,确保考核结果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体系相对于单一的理论考核体系,不仅具有公平的特点,而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因此,学校管理人员需要联合教师加强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保证该体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建立符合要求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与考核中加入知识、素质与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例如,在教学中以解决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问题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核中注重观察学生知识运用情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最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教学人员在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需要保证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均一致。同时,学校管理人员应将生产工作过程的理论与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依据,围绕培育优秀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科学改革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工作岗位,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