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8赵得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定西市农户农民

赵得俊

(定西市农业经营指导站,甘肃定西743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我国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反复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1]。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定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定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模式和成效,系统分析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1 定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模式及成效

1.1 发展现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就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提质增效是定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内容。据统计,定西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0个,其中种植类5793个,养殖类4343个,购销流通等其他类25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30.7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44.7万户。其中1101个贫困村有61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规范的合作社2952个,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1646个,运营一般的合作社304个,未运营的合作社492个,吊销注销的合作社778个,运营规范和运营较规范合作社数占贫困村合作社总数的74.5%。合作社不仅覆盖了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小产业,而且覆盖了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

1.2 发展模式

1.2.1 村两委引领型 村两委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村支委会、村民委员会能人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本地人才资源,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引进难问题。据统计,定西市由村两委成员创办、领办合作社达1930家,村两委在合作社发展,特别是贫困村合作社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1.2.2 党支部引领型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实现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据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党委3个,组建党支部293个,共有党员1846名,党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2.3 致富能人带动型 积极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一些有能力、有经济头脑的新型农民组织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致富能人带动型合作社占定西市合作社总数的80%,促进了自给自足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型。

1.2.4 联合抱团发展型 引导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成效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跨区域、跨产业、跨行业、跨主体的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据统计,定西市发展合作社联合社69个,如陇西县晟农农副产业购销联合社有合作社会员160家。同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护普通农户的利益。如蓝天淀粉、中天羊业等龙头企业通过统一技术标准、产品保护价回收、提供贷款等形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

1.3 发展成效

1.3.1 增加了农民分红收入 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形成了“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资金运作机制和“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据统计,定西市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向1185个合作社投放入股资金1.01亿元,带动贫困户7.5万人,向贫困户分红5207.6万元,户均分红693元。

1.3.2 壮大了特色主导产业 通过组织马铃薯、中药材、种子种苗等各类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训班,培训人员200人次;在山东农业大学、安徽亳州、福建罗源县组织开展了特色产业发展高级领军人才合作社研修班、中药材培训班、食用菌培训班,共培训合作社负责人250人次。通过培训加强了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牛、羊、薯、药、果、菜、种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定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特色优势产业。

1.3.3 建立了农产品销售机制 针对“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不够顺畅紧密的现象,通过组建农产品产销联盟,把定西市140家农业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联盟,主要发挥嫁接政府、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协助政府开拓定西市农产品销售渠道,孵化塑造农产品品牌,解决农产品销售难、运输难、售价低、品牌弱等现实问题,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据统计,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达到了4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0%左右,促进人均增收达1200元。

1.3.4 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水平 依法保护土地流转双方权利,引导土地流转双方合理确定租金水平,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有效防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租地风险。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建立标准化种养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定西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11万hm2。同时,定西市通过发展农机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合作社发展重形式轻内容

部分合作社从表面来看,基础设施、办公设施等比较健全,但是生产能力和水平不高,经营规模一般,对农户的服务不高,带动群众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就在于合作社发展没有与市场很好地对接起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争取项目上,没有把精力放在规范内部工作机制、提升自身能力上。

2.2 合作社发展重规模轻专业

有些合作社投资规模过大,完全超过了自己的经营能力;有些合作社包揽了产业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但能体现自己强项的环节没有。究其原因是没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参与过多。

2.3 合作社发展重项目轻创新

部分合作社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资源条件确定发展项目,而是跟风上项目,有些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不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市场规律,没有从当地发展实际出发,没有把当地的特色优势挖掘出来,简单地认为合作社有项目就可以发展,缺乏创新性和持续性。

3 发展对策

3.1 培养人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落实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2]。人是决定性因素,合作社要发展就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合作社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持续而行之有效的工作,逐步壮大合作社人才队伍,才能为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专业合作社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3.2 抓项目是合作社发展的重点

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把自己的发展项目做实做优,做出竞争力,让项目真正能够助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民组织,政府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做到精准项目资金扶持,切实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3.3 促规范是合作社发展的核心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3]。合作社作为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要坚持好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不动摇,这既符合自身性质,也是合作社能够长久发展的现实需要,合作社应当始终把为普通农户服务作为发展宗旨。

猜你喜欢

定西市农户农民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亢蕾作品精选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