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指数研究进展

2020-12-18徐晓燕孙中叶屈凌波

农产品加工 2020年20期
关键词:食品指标评价

徐晓燕,孙中叶,屈凌波

(1.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对政府、企业等生产监管部门的信任度,威胁社会稳定;同时,对我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发展也产生严重影响。为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其效果并不理想。长久以来,食品抽检合格率是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居民食品消费习惯复杂多样,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复杂,监管种类繁多,所以当前单一结果类指标的评价方法已不适合于食品安全保障的要求。食品安全指数通过构建一系列食品安全指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赋值,并给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反映食品安全的情况。构建食品安全指数评价体系,以食品安全指数来衡量、评价食品安全的状况,依据食品安全指数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促进食品质量信息的有效披露,科学引导消费者的食品购买行为,增加消费者对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度,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食品安全指数的内涵与应用现状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定义,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国内农经界多数学者将食品安全界定为食品质量安全,在此框架下,学者对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也界定为对食品质量安全指数的研究。食品安全指数通过指数的形式来反映食品安全基本情况,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反映食品安全基本情况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从而对食品安全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信息[1]。

目前,关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系统的理论成果并不多。从2012年起,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编制发布“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2]。国内较多学者将其称为《全球食品安全指数》,但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该指数仅通过3 个国际通用指标: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来评价食品安全,这3 个指标是从食品供需角度来评价,无法反映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另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食品风险评估专家利用危害物实际摄入量与安全摄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了食品安全指数(IFS),作为食品安全危害物暴露风险的评价方法。国内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指数体系,只有少部分省市制定与发布了地方食品安全指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地方食品安全指数主要分为2 种,一是以北京市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信任指数,主要反映食品安全正面信息情况;二是以上海市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风险指数,主要反映食品安全负面信息。

2 国外关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理论研究

国外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2 个方面。Jill E Hobbas[3]通过分析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3 个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和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不同措施,评价政府行政管理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这3 个国家虽然在监控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产生的监管效果也不同,但是提出制定公共政策仍然是政府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Banati D[4]通过阐述中欧和东欧地区的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丑闻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问题,提出保障食品安全的立法和监管保障工作应贯穿整个食品产业链,并确保其在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统一性、执行性和协调性。Swarte C 等人[5]设置了食品安全目标(Food Safety Objective,FSO),作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指标,用来控制微生物带来的风险,并为政府部门制定食品产业链的健康目标提供依据。Unnevehr Laurian J 等人[6]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的作用,认为在食品安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适当的应用HACCP,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干预措施更加经济有效。Konig A[7]针对欧盟的食品风险防范流程提出了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机制,扩大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范围以及增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流程等建议,以改善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透明度、开放性和责任性。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 利用流行病学数据,通过建立过程指标、物理指标、微生物指标和公共健康指标等,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目标进行评估。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每年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其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全球113 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包含的指标内容无法准确反映食品质量安全,同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一些关键控制点的评价上存在误差。具体到国家,国外学者对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缺乏基于各国国情的量化研究。各国缺乏针对本国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食品安全保障技术、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构建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只能笼统地对各个国家食品安全所在的层级进行评价,无法使各国居民准确详尽地了解本国的食品安全情况。

3 国内关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利用IFS 法评价食品安全危害物暴露风险,以及对食品安全指数体系构建的探讨方面。

孙春伟等人[8]界定了食品安全指数的概念,指出食品安全指数的确定可以综合食品安全信任指数反映出的积极信息与食品安全风险指数反映的负面信息综合评价,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能够及时反映居民经常消费的主要食品的安全信息。吴广枫等人[9]指出了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状况评价方法存在数据质量无保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程度低等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百分比抽样方案存在局限性,提出从食品消费安全状况、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状况、食品安全监管状况3 个维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刘文[10]构建了食品安全R 指数,并以食品合格率与合格度为指标,评估了7 类食品的质量安全情况。李太平[11]运用木桶原理和黄金分割法则,采用五级标度法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指数的测度方法,并运用构建的食品安全指数对2015 年度我国食品安全进行了测度。

国内学者利用IFS 指数法对我国某些食品安全危害物暴露风险进行评价。刘剑等人[12]利用IFS 对四川成都市的草莓的农药残留进行了安全分险评价。兰珊珊等人[13]用IFS 对西南地区的食用菌的农药残留进行评价。金彬等人[14]利用IFS 对浙江宁波的蔬菜的农药残留进行了食品安全评价。张文等人[15]运用IFS对甘肃省春季蔬菜与水果的农药残留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价。曾小峰等人[16]利用该指数对广西北海市海产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价。程加迁等人[17]利用该指数对广西北海市海产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张文等人[18]则利用该指数对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价。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IFS 是一种微观风险评价指数,只是针对某一种危害物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因此其不适用于国家宏观食品安全状况的测度。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19-20]、灰色关联分析法[21]、层次分析法[22-23]、网络层次分析法[24-25]、熵值法[19]及德尔菲法[26]等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食品安全指标体系来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但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观性和指标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用主观赋值法构建的食品安全指数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4 结语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为如下几点。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评价方法在食品安全评价领域的应用,没有针对政府监管者的实际需求提出适合用于政府监管的安全评价工作的具体方案,而且缺乏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评估,从而无法确定适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的高效经济的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其次,我国食品安全评估主要是基于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根据食品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即用所谓的“合格率”来判断,这种判断方法过于笼统,并且有很多的局限性,公布的信息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误解;最后,相关研究中食品安全指数的原始数据采集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特别是针对居民经常消费的生鲜食品的数据采集有一定的滞后性,容易使食品安全指数的评价产生误差。

针对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必须要确保基础数据的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的权威性、客观性、简便性、辨识性,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促使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披露,消除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市场的影响,为消费者的食品购买行为、政府监管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GIS 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生产流通进行监控,以便获取更加准确的原始数据,也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运用到了食品安全评价中,建立动态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这些方法经济、快捷、更为准确。

猜你喜欢

食品指标评价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