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谷县南后山高原夏菜菜豆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0-12-18安阿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甘谷县菜豆结荚

安阿莉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甘肃甘谷741200)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所辖磐安镇、武家河镇、古坡镇的南后山大部分地区属于西秦岭北缘地带,海拔1400~2400m,属典型梁峁沟壑地貌类型,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9.2~8.1℃,降雨量470~500mm,日照时数1800~2000h,无霜期160~176d,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由温和湿润向冷凉湿润过度,空气清新,土质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农田用水以自然降水为主,四周无污染源,施肥主要以腐熟农家肥为主。但是该区域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常年以种植小麦为主,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收入。为了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甘谷县农技人员通过多年的尝试与实践,引进种植高原夏菜菜豆,并利用该区域自然优势,配合施用复合肥,使之成为高原夏菜菜豆种植的优质生产基地,现已成功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南后山高原夏菜菜豆种植技术。目前该区域菜豆种植面积已达到0.17万hm2,产量37500kg/hm2左右,产值120000元/hm2以上,菜豆远销西北5省(区)及四川、河南、湖南、湖北等10多个省(区)大中城市,弥补了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满足了蔬菜市场需求,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已成为精准扶贫助农产业之一。现将甘谷县南后山高原夏菜菜豆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适宜区域

海拔1600~1800m南后山区的小溪流地带及滩、坪、湾、梯田地。

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丰产、优质的菜豆品种,如泰国新选超长架豆王、绿意架豆王、红秀架豆王、精选泰国架豆王等。

2.1 泰国新选超长架豆王

中早熟品种,株高3~3.5m,嫩荚绿色,圆长,棍棒形,单株结荚36个左右,荚长28cm,荚粗0.6cm,平均单荚重14g,该产品从播种至采收嫩荚60d左右。

2.2 绿意架豆王

中熟品种,株高3.5m,嫩荚绿色,圆棍形,无筋,无纤维,品质鲜嫩。平均荚长25.5cm,平均荚粗0.9cm,平均单荚重14g,平均单株结荚53个,从播种到采收嫩荚75d左右。

2.3 红秀架豆王

中熟品种,株高3.5m,嫩荚绿色,圆棍形,无筋,无纤维,品质鲜嫩。平均荚长25.5cm,平均荚粗0.9cm,平均单荚重14g,平均单株结荚53个,从播种到采收嫩荚75d左右。

2.4 精选泰国架豆王

中熟品种,平均荚长26cm,平均荚粗1cm,平均单荚重13g,平均单株结荚53个,从播种到收获嫩荚75d左右。

3 地块选择

选择前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避免因重茬导致病害流行。

4 整地施肥

选用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由于菜豆有根瘤,固氮能力强,吸收氮肥中50%靠土壤供给。因此,播前一般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75000kg/hm2作基肥,然后深翻25~30cm,整细耙平。

5 地膜覆盖

5.1 水浇地及提灌地采用起垄铺膜

垄高10~20cm,垄宽60~70cm,沟宽50~60cm,垄中距120cm。

5.2 梯田地上采用平畦铺膜

膜带宽70~80cm,带间距40~50cm,铺膜时要求整平、贴紧、压严。

6 用种量

用种37.5~45kg/hm2。

7 破膜点播

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按行穴距(60~70cm)×60cm破膜点播,播种深度2~3cm,每穴点播2~3粒种子,保苗2株,点播22500~27000穴/hm2,保苗45000~54000株/hm2,点播时将种子平放,均匀摆布。

8 及时放苗

播种后15d左右开始出苗,为防止幼苗钻入膜下而烧苗,要及时放苗,放苗后用土将地膜口封严,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9 定苗补苗

出苗后,真叶平展即可定苗,每穴保苗2株,若有缺苗及时补栽。

10 搭架引蔓

菜豆秧苗6片真叶后,顶端开始甩蔓,应及时搭架,避免掉蔓。支架应选择长2.5m以上、直径0.8cm以上的木条或竹棍,以4根为1组插成“人”字架,插木条或竹棍时,应离菜豆根部15cm以上,避免伤根;每2行之间相互错开,不致相互遮阴。

11 水肥管理

开花初期穴施尿素+磷二铵=15kg+15kg;开花结荚期每月各追尿素+磷二铵+硫酸钾=15kg+10kg+5kg。叶面喷肥必须选择在无风的晴天,早上9时前或下午4时后。水分管理:“见干见湿”,雨季注意排水,雨前穴追化肥,浇渗追肥。

12 病虫害防治

菜豆主要病害有疫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

12.1 防治原则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菜豆的目的,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12.2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优良品种。二是加强中耕除草,收获后及时清洁地块,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在病残株体上越冬。三是实行轮作倒茬,避免病虫害连作危害和传播。四是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可预防土壤病菌传播。

12.3 物理防治

一是通过悬挂粘虫板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诱杀害虫。二是当发现有病株或病叶时应立即拔除或摘除,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

12.4 药剂防治

12.4.1 疫病 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菜豆的叶、茎及豆荚,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制霉素等农药。

12.4.2 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菜豆叶片,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12.4.3 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菜豆的叶、茎及豆荚,可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12.4.4 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喷洒。

12.4.5 锈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防治。

12.4.6 蚜虫 成虫和若虫危害菜豆嫩叶、嫩茎、花及豆荚,可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20%氯氰菊酯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

12.4.7 红蜘蛛 菜豆上的红蜘蛛又称豆叶螨,主要危害叶片,可用35%杀螨特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73%克螨特2000倍液喷雾防治。

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前2次间隔7~10d喷1次,以后10~15d喷1次。

13 采收

当菜豆嫩荚长至荚长25~30cm,荚粗0.6~1cm时,及时采收。采收过早,会降低产量;采收过晚,豆荚纤维增多,影响品质及商品价值。

猜你喜欢

甘谷县菜豆结荚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甘谷县一男子冒充多重身份行骗涉案30万余元被刑拘
菜豆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春播菜豆如何实现一播全苗
关于“无限结荚”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