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疫”困扰之下我国养猪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2020-12-18胡成波
胡成波
(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农委,辽宁 丹东 118000)
2018年全国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导致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大量养猪场关闭,补栏积极性受到冲击,引发2019年的猪肉短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 041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亿头,同比下跌21.6%,猪肉产量4 255万吨,下降21.3%,猪肉价格上涨42.5%。非洲猪瘟疫情问题还在持续,新冠肺炎(2019-nCoV)的暴发对生猪增产保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将对我国养猪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典型经验做法,特提出应对“双疫”的对策与建议,供养猪同仁参考。
1“双疫”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2019年非洲猪瘟暴发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的阴霾还未散去,新冠肺炎(2019-nCoV)疫情突如其来又让生猪产业再遭打击。
1.1 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受限
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城市采取了严控交通、延迟企业开工的做法,农村严格控制车辆、人员流动,主要影响一些饲料、兽药、屠宰企业未能按计划复产,以及种猪和商品猪的销售等。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全国2019年12月份和2020年1月份生猪出栏增量多,而2月份出栏下降,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8%。我国每年省际之间调出猪肉省份13个,调入猪肉省份18个,由于商品肥育猪远距离调运遭遇困难,致使主产区猪源外调受阻、猪价受压,主销区猪源供给紧张、价格上涨,南北方猪肉价差将明显拉开;同时还导致在疫区核心种猪场生产的种猪无法跨省调运而只能淘汰,损失惨重。
1.2 猪场生产效率有所降低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增加了养猪企业在防疫上的投入,净化过程使猪场生产效率降低。本来养猪场普遍存在用工难,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人员封闭,这就使猪场用工难上加难。由于在岗的员工劳动强度大,身心疲劳,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下降。新冠肺炎防控还造成部分养殖场户仔猪补栏、种猪投放、动物防疫受阻,以及改扩建和新建猪场复工时间被迫推后。目前,欧美养猪企业母猪年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PSY)平均达25头以上,而我国养猪场户一头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平均达20头左右,可见我国养猪生产效率还很低。
1.3 猪肉及产品销售不畅
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不畅,宾馆旅店、餐饮店、夜宵店关门,大幅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会,乡镇集市停止交易,对猪肉产品流通端和消费端形成双重影响,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终端消费量整体下降。原本春节假期是销售旺季,突然成为消费淡季,使猪肉及产品正常销售错过了最佳“黄金期”。
1.4 养猪企业流动资金短缺
生猪在饲养量探底回升几个月后又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这对靠自有资金发展的小型和分散型生猪养殖主体带来较大打击。特别是在经历两场疫情后,生产主体的资金回收周期被拉长,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提升。由于疫情的暴发和随之而来的生猪跨区域禁运,加上屠宰加工分布不均衡,部分猪场压栏现象严重,资金和养殖空间压力大。
养猪业在经历了过去非洲猪瘟两年的“洗劫”后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给行业带来的冲击。辩证的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应该是双重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是受用工荒、物资供应受阻、资金短缺、屠宰企业停工等因素的影响,抑制了猪肉流通和消费需求下降,但生猪生产周期长,出栏时间可调节,短期销售压力不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养猪业仅为短期冲击,没有根本改变生猪产能恢复上升、产业发展总体向好态势(据全国定点县监测数据显示,能繁母猪2020年2月份存栏环比增长1.7%,比2019年9月份增长10.0%,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采取的区域性隔离措施有利于非洲猪瘟防控,因为隔离治疗既是防冠状病毒最有力的手段,也是防控非洲猪瘟最好的办法,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阻断起到有效作用,有利于生猪生产的恢复发展。
2“双疫”过后我国养猪业的走向与改变
2.1 “双疫”的暴发将改变猪病防控的态度和观念
猪病防控理念将由贪大求洋、重治轻防转向适度规模、防重于治;经营管理理念将由效率第一,成本为王转向生物安全第一;在防控措施上将从过度依赖疫苗、药物转向重视整体生物安全构建,从猪场规划选址—建筑设计—运营管理来全面系统落实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2.2 养猪产业布局与产业链将发生变化
在我国非洲猪瘟短时间很难得以根除,这就必将改变养猪业的布局和结构,将由集中趋于分散,较大或超大规模向适度规模方向发展。产销分离“南猪北养”养殖模式不利于疫病防控,传统养殖密集区易成为疫病重灾区,而分散化、封闭化、生态化、本地化养殖可降低疫情感染风险,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会成为养殖的主力军,“公司+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养殖模式在疫情防控上相对优于自繁自养模式。“双疫”的发生会推动中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会使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方向转变,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降低疫病风险和运输成本。
2.3 种猪选育和饲养加快走向专业化、智能化和生态化
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美味及可追溯性肉品的需求会主导育种工作的方向,土种猪及其杂种失宠,三元商品猪留种做母猪,以及一个猪场饲养多个品种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将会改变。中小型猪场生态化、分散化饲养土种猪,大型猪场工业化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以及种猪分段式、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将成为新的趋势,尽量减少人力数量,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
2.4 生猪屠宰加工业转型升级和上下游结合成为新趋势
规模化猪场今后需向饲料、屠宰、加工、冷藏、运输、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从运猪到送肉,从批发白条到卖分割肉,从冷鲜肉到调理品再到熟食品,这些改变对养猪业中的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都将迎来重构的机遇。
2.5 猪肉及猪肉产品营销结构将会极大的转变
疫情会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绿色、健康、安全的畜禽产品将更受消费者欢迎,卫生安全、品质好、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的冷却肉(冷鲜肉、冰鲜肉)市场占有份额会越来越大。目前猪肉或猪肉制品的营销主要是靠超市和市场的线下销售模式,“双疫”过后线上购买猪肉及其猪肉制品并通过冷链配送到户的销售模式将会越来越多。
2.6 资金需求趋向增量化和多元化
生猪养殖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猪场建设、引种选种育种、购买饲料都需要大量资金流做支撑。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补栏增养也将带来更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如何切实有效解决好养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制约行业复苏的一大症结难点和关键点。
3“双疫”之下养猪业恢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产业风险管理制度
生猪产业具有防疫风险高、投入资金多、价格波动大、环保压力强、回报周期长等特点,需要强化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危机管理基金,完善养殖保险制度,提高能繁母猪保险赔付标准,提升综合应对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做好生产资料供应计划,除储备饲料、玉米、疫苗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资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防疫物资。
3.2 加强猪场人员健康管理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全面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好防护物资储备,为职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护物品。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严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禁止场内部群体性聚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搞好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和污染物,生产用具保持清洁并按要求摆放,工作服等用品要定期更换,清洁消毒后使用。
3.3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做到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员工,又防范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养猪场(户)要严控有害生物,避免生猪与野猪接触,杀灭场内蚊、蝇、鼠,以及钝缘软蜱等吸血性节肢动物等,防范外来疫源传入。严格售猪台管理,售猪台设置内外两区,内外区人员、猪只不能直接接触,防止相互污染。提升生猪调运装备水平,推广应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运输车,建立全封闭符合生物安全实时定位的可监测、可追溯生猪和猪肉调运和监管体系。
3.4 严格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消毒是防制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有效措施。消毒前必须清除物体表面污物、粪便、饲料、垫料、有机物等。对办公室、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用喷洒方式消毒;对圈舍、转运台(售猪台)、屠宰加工、贮藏、车辆等,可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车辆、相关设施设备、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可用强碱类(氢氧化钠1%)、次氯酸、苯和苯酚(10%)及戊二醛消毒;人员可用淋浴、酒精和碘化物消毒。
3.5 建立精细饲养管理制度
原种场核心育种猪群要进行分开饲养,超大型养猪场要分区隔断,实行批次化生产。商品猪场户要优化饲料营养配方,做清洁饲粮,注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配比,适当增加饲喂青绿饲料,增强生猪自身免疫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结构,合理安排猪群存栏,提高栏舍利用率,适当调减猪群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栏舍干燥卫生,提升猪群抵抗力。
3.6 做好重点疫病免疫监测
持续做好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猪伪狂犬病、猪瘟、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免疫工作。主动与专业检测机构合作,按规定对猪群开展重点疫病定期排查监测,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抗体不达标的群体及时进行补免。建立养殖场内部的化验室,对非洲猪瘟等疫病进行检测与针对性防控。定期开展猪只健康评估,对老病残弱猪只应及时淘汰处理,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
3.7 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严格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要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完善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病死猪集中安全密闭存放,禁止丢弃、贩卖、出售、转运或食用病死猪。推广专业化集中处理模式,提高集中处理覆盖率。促进猪场粪污还田利用,建立粪污全链条养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全量还田利用技术模式。
3.8 优化生猪屠宰产能布局
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优先支持新建大型屠宰场,深入整顿清理小型屠宰场点,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降低疫病风险。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生猪和猪肉供求信息,积极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支持养猪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按订单收购加工,及时有效补足市场供需缺口。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加工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3.9 提升生猪生产保障能力
支持新建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设计和建设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养猪小区,加大对生猪生产龙头企业和扩大产能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要保障生猪生产所需饲料、兽药、种猪和仔猪正常调运,强化生产监测和技术服务,在饲料、仔猪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推广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等成功模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补栏增养,尽快恢复产能保障供给。
3.10 落实生猪发展优惠政策
成立政府专项担保基金,颁发农业设施证,推动养殖圈舍、大型农机等合规抵押融资,解决猪场融资难的问题。强化流通管理,物资供应绿色通道,协调办理交通通行证。重点落实好养殖用地、项目审批、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
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
新型消毒剂可确保“一周无毒”
【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5月10日电】位于卡斯特利翁省海梅一世大学科技园区的Nob166公司已开发出一种功能强大的消毒剂“NOB166”,拥有长达7天的防护能力,能够阻止新冠病毒在纺织品表面复制。这种消毒剂可用于旅馆、医疗机构或家庭中,以确保纺织品表面在一周内无病毒。
Nob166公司总经理诺埃利娅·贝尔特兰表示,此前市场上还没有能够防止新冠病毒在纺织物上复制的产品。衣物、床单、毛巾、餐巾、窗帘、拖把、桌布、睡衣和制服等纺织品仅在清洗后得到消毒,但可能很快就会受到在其周围工作的人员或使用者的污染。
例如,酒店铺上干净卫生的床单后,酒店员工可能会咳嗽或打喷嚏致使床单受污染,顾客在随后使用床单时就有可能被传染新冠病毒。而使用了“NOB166”消毒剂后,病毒在7天内无法在床单上复制。
目前,该公司正在向酒店业推广这一产品。该产品可以保证针对所有纺织品(包括枕头和床垫填充物)的消毒,从而有望大大减少病毒的传播。
贝尔特兰指出,这款消毒剂起到了“装甲”的作用,在一周时间内释放出离子,离子与包围新冠病毒的脂质层结合,并将其溶解。
她表示,使用这一消毒剂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因“多靶点”效应而暴露和遭破坏,这防止了保护膜的形成、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生成,从而在一周时间内阻止病毒复制。
贝尔特兰称,公司研制这款产品的初衷是利用纳米技术进行冷消毒,不过在一次偶然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抑制病毒的时间延长了,织物受到持续保护。
结果表明,该产品的微粒能够以可控方式释放银离子长达一周时间,并干扰任何微生物的蛋白质,从而阻止其复制。
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大型商超中销售这种消毒剂。此外,随着新冠病毒危机的蔓延,研究人员在多次测试中证实,仅需极少量的产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新冠病毒在织物上的复制。
(转自 参考消息[N],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