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创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12-18张芳红
张芳红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经营管理站,甘肃天水741000)
1 基本现状
天水市秦州区地处甘肃省南部,为天水市主城区,总人口69.51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66 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在10 万人以上。近两年,全区深入实施“农民创业工程”,通过开展创业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典型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全区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创业群体初步形成,农村创新热潮逐步兴起,截至2019 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创业人数达4 000 人,总收入达8.6 亿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顶层设计,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2.1.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紧紧围绕林果、畜牧、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0 年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政策层面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1.2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经营主体区域化、片带化、规模化流转土地,推动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流转土地面积达1.59 万hm2,占承包地总面积的26.16%。
2.1.3 强化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协调农行、建行、邮政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单位开发了“惠陇通”“互助通”“助保贷”等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和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发展,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贷款政策支持。近3 年来,全区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担保贷款达6 亿元左右。
2.2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
2.2.1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积极引导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创建以农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和农户之间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销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 346 家,龙头企业116 家,家庭农场145 家,区上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已有会员106 家,2018 年实现经营收入15.68 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4.54 万户,带动农户增收9 500万元。
2.2.2 扩大产业效益 扶持天水易天果品有限公司等50 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一批组装式果品贮藏库,年储藏能力达到12 万t,延长了农产品销售期限,实现了反季节销售,解决了果农丰产不丰收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原产地品牌认证,成功推出了“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等特优品牌,提升了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了品牌效益。
2.3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互动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全链增效
2.3.1 注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优质高效绿色产品培育,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生产。目前秀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西坡梁农业园区、藉秦山及古集梁等11个园区和11 个农业产业片带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3.2 突出产品效益更大化 大力发展以果品蔬菜为主的果蔬初、精深加工,以蜂产品和中药材切片、生产为主的精深加工,扶持发展了昌盛食品、西联蜂业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双赢”。
2.3.3 促进全链增效 按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在花牛苹果、大樱桃种植基地举办赏花旅游、采摘体验、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实现了果品从开花结果到采摘销售的全链条增收增效。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在全区建立镇级层面电商网点16 个、村级320 个,形成农户人人创业、户户微商的电商格局,实现了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4 有效探索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村镇建设
按照中央关于特色村镇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秦州区关于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各镇也制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方案。目前,全区开启了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了平南镇孙集村、秦岭镇石家河村田园综合体雏形。其中,秦岭镇借助石家河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条件,打造了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 届秦岭连翘旅游文化节;平南镇孙集村依托甘肃浪马滩农业生态开发公司,积极开展了平南镇孙集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建成了田园休闲露营、梦幻城堡、冰雪欢乐运动、乡村特色民宿、山地休闲娱乐等多种新型业态。这些成果为全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3 存在的问题
3.1 扶持政策有限,资金保障不足
秦州区属插花型贫困县(区),区级财力薄弱,在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方面资金保障不足,总体贯彻力度有待加强,农村创业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3.2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属弱质产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投资大,回报期限长,创业融资门槛高,社会融资渠道窄,限制了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
3.3 复合型人才缺少
目前,从事农村生产的劳动力大多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品种了解较少,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缺少科技型、管理型领军人才。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
积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下乡返乡人员在优质高效作物领域创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投资,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积极探索,继续出台支持农业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
4.2 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研究建立扶持农村创业创新专项贷款担保基金,充分利用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政策条件并具有创业创新的农民群体及下乡返乡的创业人员给予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扶持。鼓励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等农村金融,拓宽农村创业融资渠道。
4.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重培养和引进一批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管理人才,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农村创业需求,协调农业部门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