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生产学实习》教学改革与探讨

2020-12-18杨武才赵春平王洪宝辛亚平昝林森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地生产学生

杨武才,赵春平,王洪宝,辛亚平,昝林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教育部近年来连续出台若干意见,从“要重视”到“大力加强”再到“高度重视”强调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中的重要性[1-2]。《牛生产学实习》是与《牛生产学》课程配套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只有通过牛生产学实习才能突出知识、理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现代牛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中国养牛业养殖模式和生产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分散、小规模的农户养殖,逐渐朝着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由数量扩展型逐渐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对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高素质养牛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3]。目前,牛生产学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基地设施设备落后、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造成实习内容比较陈旧、实习形式比较单一、实习内容不够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对《牛生产学实习》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1 《牛生产学实习》教学现状

牛生产学实习是从《牛生产学》理论知识到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和《牛生产学实习》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二学期,理论教学为32学时,牛生产学实习时间为1周,生产实习主要在校内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包括品种识别、体型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行为学观察、肉牛屠宰分割、饲料加工与评定、牛肉和奶品质测定、人工与机械挤奶、饲养管理、牛场设计、疾病预防、粪污处理等内容。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弥补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某些实践性较强内容上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养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今后从事现代养牛业生产与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 《牛生产学实习》存在问题

2.1 实习基地设施设备落后

近年来,中国养牛业养殖模式和生产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而由于建设较早、资金投入不足,校内实习基地与国内规模化奶牛肉牛养殖场相比,牛舍设计及设施装备整体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技术和养殖模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牛生产学实习的要求[4]。如在进行牛饲养管理实习内容时,由于牛舍设计不合理、装备水平较低,只能进行饲草的人工调制和饲喂及粪污的人工清扫,给予学生脏乱臭的印象,极大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基地实践教学虽配有乳成分测定、系水力测定、肌肉嫩度测定、背膘厚测定等仪器,但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严重,而用来测定肉色、瘦肉率、电导率、牛肉水分等先进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其仪器设备和生产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导致校内实习基地与企业之间设施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基地设备保持同期企业生产设备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相距甚远。

2.2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牛生产学实习涉及到育种、繁殖、营养、兽医、环境卫生等多个专业背景,目前生产实习过程均由一名教师全程指导,因受到专业知识背景的限制,一个教师很难把所有的生产环节讲授生动有趣,这就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师资配备与时间的限制,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在1周时间内完成生产实习全部内容,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实习过程也很难做到人人动手,难免学生出现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实习态度,而有些实习内容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如直肠检查、人工授精、人工挤奶等,很难以达到理想的生产实习效果[5]。此外,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及新的养殖模式,而牛生产学理论与实习教材的更新相对比较滞后,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2.3 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缺乏生产一线工作或求职经历,没能意识到实践操作能力对就业的重要性[6-7]。牛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学生面临保研、考研、工作选择,对生产实习的参与态度表现出被动、厌烦、抵触,处于应付状态,特别是一些与粪尿、臭气物质等打交道的实习内容,尽管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卫生防护,但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走马观花式”的状态,学生不感兴趣、不愿意靠近,甚至站在牛舍外面远远的观望,如在进行粪污处理、牛舍打扫、直肠检查、人工输精时,很少有人参与实践操作。此外,长期以来“轻实践、重理论”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从主观上忽略生产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

3 《牛生产学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3.1 改善实习条件,拓展实习基地功能

生产实习基地条件、数量和设施情况,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效果的好坏[8]。学校应在实习条件改善上给予经费支持,学院在教改、实践教学、实验课程建设等项目立项方面给予倾斜,通过持续的经费投入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实习基地装备水平,拓展实习基地功能,使生产实习内容保质保量有序进行,从而保证学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同时,学院应积极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充分利用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肉牛奶牛养殖企业的标准化智能化的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手段及经营理念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很多校外生产基地,极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9]。但由于受企业经营状况、疫病防控、实习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难保障实习每年都能按时保质进行,因而建议形成以“校内基地为主、校外基地为辅”的生产实习模式[10]。

3.2 打造实用版指导团队,提高实习效果

教师知识结构及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会有很好的生产案例和素材,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才会有体验式的讲解,才能激起学生实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实习生产当中[11-12]。指导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定期参与生产一线实践,才能掌握生产发展动态,把握学科前沿方向。牛生产学实习内容涉及到育种、繁殖、牛舍设计、营养、饲养、环境卫生、粪污处理、疾病治疗、免疫防疫等多个知识背景,一个教师很难具有全面的知识背景,可以聘请生产一线养牛专家共同指导生产实习,如聘请一线兽医讲授牛场常见疾病防治;聘请一线配种员分享配种经验;聘请牛场厂长交流养殖场经营与管理心得,从而弥补单个老师的知识不足,打造实用版生产实习指导团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强化实践重要性,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平时在理论课讲授时就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纠正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并增加生产实习在总成绩的比重或单独给予成绩,使学生从主观上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同时,学校学院应积极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习和定岗实习,深入养牛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通过邀请畜牧行业企业家和成功校友来校作专题报告,分享其学习与成长过程,使学生从其经历中体会到参与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综合改革措施,增强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

3.4 切合实际制定考核标准,确保实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实习效果,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必须制定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要在对学生平时考勤、实习态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考核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增加现场答疑和实践能力考核环节。建立一个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考核团队,针对每一项实习内容由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答疑和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总成绩=现场考核成绩(60%)+实习报告成绩(25%)+平时成绩(15%)。根据学生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划分,对表现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记入本人档案。

4 结 语

牛生产学实习通过以上综合改革措施,使实习基地设施装备水平与科技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养牛业新科技、新技术和新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符合现代养牛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基地生产学生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赶不走的学生
我的基地我的连
学生写话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