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0-12-18王永海董元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凉州区水源地河道

王永海,董元武

(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733000)

1 基本情况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武威绿洲的中心,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接,南与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相靠,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连,北与永昌县、民勤县相邻,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9′35″、北纬37°23′15″~38°12′54″。南部祁连山区海拔为2500~4000 m,是全区的水源涵养地和天然屏障,自祁连山冷龙岭发源的石羊河4 条支流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凉州区分别在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出山口修建了3 座总库容为9 966 万m3的调蓄水库,为凉州区发展农业灌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奠定了基础。2002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凉州区先后在3 座水库下游及杂木河渠首修建了4 座农村人饮供水水厂,解决了19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饮水困难片区人民的饮水条件和生存环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水源地周围人口聚集及河道采砂等原因,对水源地植被及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升高,水质迅速恶化。2016 年底武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扎子沟等4 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主要水质指标监测的数据显示,西营水库断面总磷浓度为0.04 mg/L、氨氮浓度为0.219 mg/L,比甘肃省地表水断面控制指标总磷浓度要高,且西营水库断面总磷、氨氮浓度 2015 年较 2013 年分别上升 32.1%、64.9%,呈上升趋势,区内其他地表水水源的水质情况基本类同。

2 水源地主要污染的类型及成因

目前,凉州区政府虽然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但由于政府财政困难,仅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较小的范围内安装了刺丝围栏和监控设备,在二级保护区及主要地表水水源地沿线只设立了水源保护警示牌,对水源地保护的作用非常有限。

2.1 面源污染

2.1.1 农药及化肥污染 凉州区是河西地区最早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区之一,历代农民皆逐水而居。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地处石羊河流域中上游,也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在凉州区政府划定水源保护区前,这4 条河流上游(包括水库上游)就有村落及农田存在,农民群众为了提高产量及收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除草剂等,超过作物生长所需的氮肥、磷肥及农药残留等随着灌溉尾水及降水径流逐渐汇入河道。虽然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但粮食品质下降、河流水环境污染,导致下游人饮水质逐步恶化,严重威胁水源地安全。

2.1.2 水土流失 凉州区4 条水源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山脉,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高,其日常来水除祁连山冰雪融水外,大部分靠山区雨水汇集,雨水对下垫面的冲蚀加之偷采砂石、偷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上游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随着流水、风力、重力等汇入调蓄水库。汇入水库的污染物随着水流速度的减缓逐步沉积在库底,导致底泥成为了各种养分及污染物的天然蓄积场所,当底泥蓄积饱和后,底泥中的氮、磷及有机质腐化物不断向水体释放,对水体造成了再次污染。

2.2 点状污染

2.2.1 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 水源地河道沿线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存在向河道内倾倒生活污水、垃圾的现象,对下游的水质造成了直接污染。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污水尚不具备建设污水管网收集并集中处理的条件,衣物清洗用水、厨余用水、排泄物等的随意倾倒,严重威胁着下游水质的安全。此外,由于沿线村社(组)未设立统一的垃圾转运处理场,或虽设有垃圾集中堆放地,但受资金投入的制约,收集的垃圾无法及时清运处理,露天堆放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受降水淋溶后汇入河流,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2.2 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水源地内禁牧等措施的实施,上游农牧民修建了养殖场改用圈养方式发展畜牧业,各种畜禽的粪尿及圈舍冲洗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泄,导致饮用水水源地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体增高,对下游人畜饮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 对策建议

3.1 全面推行河长制

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区、乡(镇)、村(组)三级河长体系,遏制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违法违规现象,实现重点河湖岸线利用规范有序、河湖水事秩序良好、采砂依法依规开展、行洪安全畅通、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强化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全区河湖水生态和水环境健康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法治建设

按照《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真正把河道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明确河道管理界限,划定河岸线保护区,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岸线管理责任体系,依法依规逐步确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限。坚持河道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综合整治全过程,维护河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出台河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成果。

3.3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配套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畜禽养殖业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建设全封闭式畜禽养殖舍,采取雨污分流、固液分离、高温堆肥、厌氧发酵、好氧曝气、土地消纳等综合利用措施,并根据土地对排泄物的消纳能力确定养殖规模,确保粪污水全部处理、综合利用不外排,降低畜禽粪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成分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大力推广运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切实降低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

3.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处理科研投入

在水源地和河道沿线居民点修建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站,对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理拉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科技研发,推广农业发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根据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垃圾的特点,将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林木加工边角料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航空燃油、厌氧消化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和生物质发电等);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高效率、低成本、大宗量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纸浆、木塑板、饲料、燃料、功能保健食品和高纯特效药品等)。

3.5 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深入贯彻河道生态建设理念,通过采取岸坡整治、河岸绿化、节点景观等综合治理措施,全力推进河道整治工程,融合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一体,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河道绿色景观廊道,实现“两岸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本着“整治一条、巩固一条”的原则,增加保洁经费,对已整治的河道全部进行保洁,并完善保洁设备、健全保洁队伍、规范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河道保洁质量。

4 结语

水源地保护和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防汛、治污截污规划、用地规划、景观规划等。凉州区水源地保护和河道整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立足大局的原则,按照《武威市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治水护田为目的,加强河道防护,杜绝水质污染,把水源地及河道周边建成一个全民齐抓共管、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的绿色长廊。

猜你喜欢

凉州区水源地河道
简算有妙招
张文作品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