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藏区县城借宿生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2020-12-18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牛永刚

家长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庭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牛永刚

一、借宿生现状

目前,就甘南藏区来说,随着农牧民群众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家长开始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到了家庭的重中之重。卓尼县域内农牧村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转学到县城三所小学就读,而这三所小学不是寄宿制学校,不具备住宿条件。他们在学校周边租房子居住,大多数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或亲戚带管,成为借宿生。一个大人照管两个甚至三四个孩子。而这些农牧村的爷爷奶奶思想观念滞后,意识不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问题,自己只为孩子提供满足身体发展需要的物质条件——吃、穿、住,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这些借宿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随着基础教育纵横向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突出,仅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困惑

(一)家长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1.责任误区:借宿生家长认为孩子去学校读书,学校就有责任和义务,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属于学校。

2.教育误区:家校共育的关键不仅是学习成绩,甚至说学习成绩不是主要关注的维度,而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体验,借宿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身体,无视家庭教育,在借宿点孩子与家长各干其事,与孩子缺乏交流谈心。

(二)家庭教育方法上的欠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大部分借宿生家长的理念是只管好孩子的物质所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命令式的“写作业去”“读书去”,责问式“作业写完了吗”,至于写什么、读什么、作业到底有没有写完而未落实。孩子犯错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忽略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有的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的不足,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无所适从。

(三)家校联系比较生疏

借宿生都是从乡镇学校转到县城学校就读的,大多数都是由祖辈陪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本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的意愿。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家校共育”中的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意识还比较淡薄,还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家校共育策略

(一)家长层面的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父母是子女前进路上的指引者,子女对家庭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家长的思想认识与言行举止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思想认识。

2.认真践行家长责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经调查发现,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言行不一。有些家长虽然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很重要,但说与做、思与行不一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

3.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方式。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只看孩子考试成绩,忽视了孩子好习惯的培育、处事能力的培养。作为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

4.营造温馨环境。借宿生租房居住,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作为家长(监护人),除了给孩子必需的物质和学习用品外,要有意识地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形成充满亲情的家庭氛围,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

5.科学安排学习、生活。(1)作为陪伴孩子读书的监护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毕竟是小学生,不仅要有学习的时间,还有要玩的时间和阅读时间。(2)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作为监护人,要为孩子做好榜样,重视自身的行为和修养。

(二)教师层面的策略

1.点滴做起,培养借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宿生来自农村,大部分都是祖辈照管,家长与孩子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各种观念差异大,容易与孩子产生分歧。作为班主任,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找出借宿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联系家长,对症下药,耐心细致、满腔热情地做好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对症下药”,及时家访。针对借宿生随时出现的不良行为、心理问题等特殊困难时,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及时上门家访,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家访不能走形式,提倡科任教师联合家访,教师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去家访,要访出新意。特别要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借宿生的家访。

3.加强家校联系。良好顺畅的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担当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的角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期望和愿景,同时要让家长知情学校工作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找到双方最佳契合点,以达成共同的认知和理解。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缝对接,双驱运转。

(三)学校层面的策略

1.做好家长的培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大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时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引导家长摆脱唯分数论,更新“家校共育”理念,让“家校共育”聚焦在“育”上,而不是“学”上。让家长了解、支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为孩子健康成长寻找科学有效的途径。

2.开好家长会,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开好学校层面的家校联系大会,让家长了解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对家长提出要求。班级层面的家长会,家长可以吐露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慨,表达对孩子的看法和希望,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共识。

3.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和桥梁。家长委员会成员代表全校学生家长的心声,通过家长委员会将学校的教育近况反映到大多数家庭,同时将家长们的普遍意见和看法及时反馈给学校,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认为正确的要大力支持,认为有误差或不足的直言反映。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家校共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唯有通力合作,家校共育,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