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玉米减灾增产应急对策
2020-12-18何文铸杨俊品刘应红朱永卉拉吉泽郎
何文铸,杨俊品,杨 麟,刘应红,陈 洁,朱永卉,米 色,拉吉泽郎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农业大学,成都 温江 611130; 3.四川省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四川 丹巴 626300)
2020年6月17日凌晨3时20分许,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造成国道G350烂水湾段道路中断,烂水湾阿娘寨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险情威胁下游6个乡镇17个村,丹巴县已启动应急三级响应,成立了抗洪抢险指挥部,组织救援力量,共疏散5800余人,正全力开展灾后应急抢险和自救工作。据初步统计,灾区的山体滑坡已严重损毁农田,暴雨洪涝淹没部分低洼地块,这些区域多属于高原玉米主产区,玉米集“粮、经、饲”于一体,怕涝不怕旱,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应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对玉米的减灾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玉米生产直接关系到灾区的粮食安全和灾后重建工作。现就玉米灾后管理提出如下应急措施,以供参考。
1 当前主抓应急技术措施
目前灾区玉米正处于拨节或小喇叭口期,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时期,必须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应重点抓好:
1.1 抢收小春作物,确保农业“半年粮”
当前灾区的“二半山”小春作物处于收获后期,立足生产自救,在加强抗洪减灾的同时,应组织人员抓紧晴好天气抢收前作小春作物。一是灾区玉米多与小麦、马铃薯等作物间套种植,及时抢收可为玉米提供较好的肥墒和时空条件,这对玉米高产尤为重要。二是及时抢收已成熟小春作物,可避免因暴雨冲刷倒伏发生穗发芽现象,加之初夏的河谷地带湿度大且气温高,洪涝灾害后的小春作物更易霉烂,及时抢收可实现农业生产“半年粮”,为灾区农民重建家园作好粮食储备。
1.2 受损较轻的玉米田,及时清淤除涝,追施速效氮肥与植株生长调节剂
玉米是不耐渍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以上时,就会引起玉米发育迟滞,甚至产生严重涝害,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期间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对于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田块,应及时开沟清淤,排除田间积水,清理田间石块,扶正被泥土填埋的部分玉米苗,倒伏严重的植株宜清洗叶片。在此基础上,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等,适当配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加快恢复玉米植株根系与叶片功能,以促进玉米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有效缓解涝害对植株影响。
具体措施是:①及时开沟,清淤排涝。根据受灾情况,在田块低洼处及田块四周新开厢沟,便于及时清淤,确保排水通畅。②起垄和中耕。通过起垄与中耕打破表土,促进土壤中水分蒸发,提高土壤通透性,避免涝害对玉米根系造成功能性损害。③追施速效氮肥。利用当前的高温高湿条件,在两株玉米之间撬窝或窄行间开沟施肥,每667m2施肥量为:过磷酸钙20~25kg、尿素5~10kg,促苗健壮生长。④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起到快速调节作用。适量喷施美洲星、脱落酸和喷长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及叶片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具体喷施浓度为:3~5mg/L美洲星、4~6mg/L脱落酸、1000~1500mg/L喷长精,在苗期推荐采用美洲星进行叶面喷施,抽雄吐丝期推荐采用喷长精进行叶面喷施。⑤加强病害防治。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纹枯病(50g/667m2,对水50kg喷雾),用50%多菌灵粉剂防治茎腐病(100g/667m2,对水50kg喷雾),用43%好力克乳剂防治叶班病(15mL/667m2,对水50kg喷雾)。
1.3 受灾严重的田块,及时补种晚夏玉米或改种“四秋作物”
山体滑坡、崩塌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泥石流造成大片的河谷地带农田被冲毁。对受损失十分严重的玉米田块,应及早准备补种晚夏玉米或改种其它作物。据试验,夏玉米播种每推迟1d平均减产约10kg/667m2,补播玉米越早越好。河谷地带玉米补种时间宜在6月底前完成,采用穴盘育苗、覆膜移栽的技术方法,既可为受损农田复垦争取时间,又能确保晚夏玉米及时完成播种,种植密度应比春播玉米增加500~800株/667m2;对于因灾损毁严重的田块,完成土地复耕约需要1~2个月或更长时间,复耕后可因地制宜种植“元根、荞麦、洋芋和蔬菜”四大类秋季作物,以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灾区农民收入。
1.4 因地制宜,在“嗫呷藏寨—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沿线,适度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实现“农旅”有机结合
丹巴县地处甘孜藏区黄金旅游线路,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因此可以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农旅”结合的鲜食玉米产业。对于因灾需要进行补种的田块,可选种较普通玉米生育期更短且经济效益更高的甜糯高叶酸功能型鲜食玉米,以增加当地农户收益。根据丹巴县域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品种特性来看,选用农科玉368和农科糯336等优质抗病鲜食玉米品种,能够保障鲜穗品质与产量,具体栽种措施为:
1.4.1 育苗移栽,合理密植 采用肥团育苗,2~3叶带土移栽,覆膜增温种植,种植密度3600株/667m2。
1.4.2 重施穗肥,加强管理 鲜食玉米全生育期有两个重点施肥时期,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在拔节期,施用纯氮4~6kg/667m2,占施肥总量30%;在大喇叭口期施用纯氮6~8kg/667m2,占施肥总量50%)。除肥水管理外,还应特别注意螟虫防治(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危害期,辛硫磷大粒剂点心),确保鲜穗外观与品质的商品属性。
1.4.3 增施粒肥,辅助授粉 补种田块受涝渍影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为提高鲜穗产量,可采用追施攻粒肥(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可提高5%~10%的鲜穗产量。
1.4.4 适时收获,保证品质 授粉后25d左右为最佳采收期,7月上旬前播种,可确保国庆黄金周期间鲜穗上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应急处置组织措施及建议
2.1 组织“双抢”互助队
应组织周边没有受灾害的人民群众,成立“抢收和抢管”互助队,加强对洪涝灾区的支援。一是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小麦和马铃薯等田间作物。二是保证对受灾较轻的大春作物田间管理关键措施及时到位,将涝渍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三是保证对受灾较重的田块及时开沟排涝清淤,尽快完成土地复耕复种。
2.2 急需“双统”生活和农用物资供应
沿河重灾区的道路破坏严重,部分房屋冲进淤泥或倒塌,生活必须品等损毁严重,电力和供水等系统基本瘫痪,急需“统筹统供”生活必需品,保障灾区人民的最低生活要求。为加强前茬小春作物的收获,宜机收地区需要燃油供应,由于交通受阻,建议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灾区机收进行专项补贴。同时尽快摸清补种或改种面积,千方百计调运补种用的玉米良种和肥料等农用物资到灾区,统一供应。
2.3 加强大田生产“两复”技术,修缮田间水利基础设施
暴雨泥石流夹带的砂石、林木、植物和建材等,损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急需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为主的大田生态农业“复耕复产”技术措施。洪涝灾害同时对农田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蓄水、灌溉和排水能力均受到极大影响,在灾后重建中尽可能修缮被破坏的田间水利设施,提高后期抗御能力,将以后可能发生的干旱等灾害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