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山县201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及思考

2020-12-18彭善珍

湖南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草食龙山县封山育林

彭善珍

(湖南省龙山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龙山416800)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位于湘西西北边陲,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接壤,东与省内桑植县、永顺县毗邻,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境内山恋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地少,故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之称,全县总面积3131 km2,其中岩溶地区1298 km2,占总面积的41.47%,石漠化较为严重,导致水地流失恶化,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为此,龙山县被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县之一[1]。

1 龙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情况

1.1 历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

自2011年以来,龙山县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后,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按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着力推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分区域进行实施,先后治理了小坪沟流域、巴子坪溪小流域、洗车河小流域、召市河小流域、苗儿滩河小流域、隆头河小流域、贾市河小流域、内溪河小流域、他砂河小流域等小流域实施。通过几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1.2 201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

龙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由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设计,2018~2019年在龙山县农车小流域实施。据2012年监测,农车镇总面积144.64 km2,其中岩溶区面积41.6 km2,石漠化面积78.2hm2,占19.1%;潜在石漠化面积984.8hm2,土壤侵蚀快达3000 t/km2·年,年均水土流失12.54万t。项目治理总面积144.6 km2,其中岩溶区面积41.6 km2,涉及农车镇18个村。实施内容:一是林草植被恢复投入630.64万元,占60.63%人工造林230hm2,建设期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封山育林393.4hm2,建设期2018年10月~2023年9月;二是草食畜牧业发展投入资金95万元,占9.14%人工种草20.0hm2、草地改良85.0hm2、建设青贮窑400m3;三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入314.4万元,占30.23%,新建引水渠9859m,排水沟1100m,维修山塘1 口(防渗处理),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完成。

2 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2.1 项目实施完成时间不一

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1年内完成,林草植被恢复人工造林在3年内完成,封山育林5年内完成。项目建设期限时间不统一,给项目验收带来不便。

2.2 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2018年农车镇有养牛164 户,养牛644 头,其中11~50 头的有6 户,51~100 头的2 户;养羊74 户,养羊4322 只,其中11~50 只的28 户,51 只以上的20 户,由于项目建设资金少,只筛选11 户养殖户参与项目建设,造成其他没有参与的养殖户意见大;由于林草植被恢复受益慢,短期内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不许砍伐,但部分农户要搞基础设施建设,难免要砍伐树林做房梁、瓦楞、木板等材料,不符合封山育林政策。

2.3 草地改良管理跟不上

由于草地改良实施是成片成块,种草改良后没有实行围栏,农户只管放牧,不参与管理除杂,不实行轮牧轮放,不施肥补种,两三年后人工草地很快就会变荒草地,甚至出现复耕、过度放牧等现象,改良收益不高,优质牧草品质逐年下降。

2.4 牧草综合利用率低,农民收益不明显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改良的乡镇,种植牧草长势好、质量优良,但缺乏有效综合利用和牧草加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当年项目实施户每户都开展人工种草,制作青贮饲料或晒干草,由于没有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造成青贮失败时常发生,加之龙山县无霜期长达288 天,一般进行简单的晒制干草,畜群可安全越冬。项目过后只有少数养殖户种植牧草,但牧草的加工利用率低,农户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

2.5 自然条件加速草地退化

一是外在因素,由于受到气候、雨水、光照等影响,夏季雨水过多,秋季高温干旱时间长等因素加速了草地退化;二是内在因素,自然草地无人管理,杂草灌木野刺丛生,枯枝残枝堆积多,自然草地产草量、牧草品质下降,秋冬季节可食牧草很少,放牧压力相增大,过度放牧牲畜践踏频繁,草地不能自我修复,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流失,对草地植被恢复生长严重的破坏,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6 林牧矛盾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林业植被恢复是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者都不许牲畜进入,增加的草地载畜压力,也激发了林牧矛盾。

3 主要建议

3.1 追加项目资金,做好后续管理

项目实施结束后,政府要适当追加项目管护资金,特别是草地改良,用于草地除杂、追肥、补种等,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实行划区轮牧制度。根据“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引导农户自主投入资金搞好草地管理,提高农户管护草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严重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严禁草地复垦、过度放牧,更好地保持水土流失。

3.2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综合利用草地

畜牧部门要经常深入进村入户,开展技术下乡活动,实行包村到户技术责任制,举办集中培训、座谈讨论和田间指导等培训方式,让农民掌握草地管护、草地轮牧放养、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疫驱虫、短期育肥、畜禽选育改良等技术,发放技术资料、牧草草种、消毒物质,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选择优秀的养殖户送出去参加省、州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把先进的养殖技术经验引进来;协助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

3.3 强化技术服务,做好综合利用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推广“放牧+补饲”相结合的半饲半牧饲养方式;二是根据畜禽养殖品种和规模,指导种植牧草面积和牧草品种,从购种、耕地、播种、除杂、施肥、适时刈青、追肥、制作青贮、晒制干草等环节加强指导;三是合理利用农副产品,龙山县每年生产农副产品约30万吨,综合利用率不到15%,加强农作物秸秆、籽壳、藤蔓、百合蒂、蔬菜叶等农副产品氨化、微贮加工利用,提高农副产品可利用资源,减少草地载畜负担,让草地有休息生长时期,草地生态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3.4 解决好林牧矛盾,发展适度规模

一是要划定区域放牧,人工造林绝不许放牧,封山育林区可根据实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对养殖场划定区域放牧,牲畜吃杂草和灌木枝叶,不但没有引起破坏林地,相反地大大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益;二是限定牧业发展方式,采取“放牧+舍饲”饲喂方式,进行限时限量放牧,禁止全天性放牧和多日重复林地放牧;三是限定林下畜禽养殖种类,人工造林区可以发展家禽养殖,即提高林间空间资源又不破坏幼林,封山育林区可适当发展适度牧业,饲喂牛、羊及生猪,积极摸索出一些解决林牧矛盾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林牧矛盾。

4 思考

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改善治理小流域的生态条件,有效遏制其生态状况恶化的势头,使石漠化土地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净化大气、固碳释氧得到的有效提高;但对草食牧业养殖影响较大,建议项目资金向草食牧业建设倾斜,增加项目实施户数,大力推广农作物副产品微贮、氨化、膨化或制作颗粒饲料等科技制作工艺,即增加草食牧业饲料来源,又减少因乱丢弃农副产品而造成的面源污染。

猜你喜欢

草食龙山县封山育林
湖南省龙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封山育林问题与策略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草食”拯救高热量社会?
浅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下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龙山县优质稻湘晚籼17号栽培示范
偏偏爱上草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