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兽药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2020-12-18万遂如

养猪 2020年2期
关键词:溶菌酶肌注每千克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长期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在饲料与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用于促生长与药物保健,在疾病防治中又大量地滥用抗生素,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不仅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高,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而且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以及对生态环境污染,威胁着动物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除了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大力加强生物兽药的研发力度,提倡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生物兽药,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本文就当前兽医临床上使用的几种生物兽药作一简要推介,供养猪场结合生产实际科学选用,以促进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生物兽药定义

生物兽药是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组织、细胞、细胞分泌产物、体液等,甚至整个生物体,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制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和核酸类药物,称之为生物技术药物。由于生物兽药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的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故具有生物活性高、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无药物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及绿色环保等特点。生物兽药在兽医临床上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宿主生物防御能力,提高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及其本身具有的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的作用,使患病动物机体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且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安全性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生物兽药有细胞因子制剂、新型生物抗菌药物、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增强剂、动物用疫苗、酶制剂及小肽制剂等。

2 常用生物兽药简介

2.1 猪用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多种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细菌及大分子等)作用于有关生物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等)后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糖蛋白),由于它们具有干扰病毒RNA和DNA的感染、合成和复制的作用,故称之为干扰素。干扰素抗御多种病毒和其他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和复制;同时还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力,增强其细胞毒作用;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能力;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促进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能力、抑制病毒的复制与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

猪用干扰素在养猪生产中可用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水疱病及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特别是干扰素与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及某些中兽药制剂(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甘草多糖等)联合应用,对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防治效果更佳。崔尚金(2011)报道,用猪干扰素防治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流感、水疱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口蹄疫及病毒和细菌共感染或继发感染,早期使用防治效果良好。郭定宗、祝海宝(2006)应用猪用干扰素治疗猪瘟的治愈率达95.3%、猪流感治愈率达98.9%、病毒性腹泻治愈率达100%;羔羊腹泻治愈率达95.3%、小鹅瘟治愈率达75.4%。

2.2 转移因子(TF)

转移因子是动物机体内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所释放的一类可透析的小分子多肽和核苷酸复合物,也是一种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因为它能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转移而称之为转移因子。现代研究发现转移因子具有很强的传递免疫信息、转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组织相容性抗原等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激发免疫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调节免疫应答,增强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刺激机体活化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抑制、解除免疫麻痹与免疫不全,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转移因子作为一种新型而又安全的动物免疫增强剂,具有分子量小、无抗原性、无热原、无毒副作用、不引发过敏反应、不产生特异性抗体、无种属特异性,可跨越种系界限应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猪用转移因子在养猪生产中配合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清热解毒作用的中兽药制剂联合应用,对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感染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及肿瘤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2006年潘天彪等用猪用转移因子与猪瘟弱毒疫苗联合进行免疫接种,结果证实,转移因子能显著提高猪瘟疫苗的抗体水平与均匀度,缩短机体免疫应答期,抗体产生快并延长抗体高峰期,使之维持时间增长。

2.3 白细胞介素(IL)

白细胞介素又称白介素,是由白细胞产生且可调节其他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是介导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细胞激活素,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非常重要的一类糖蛋白分子。白细胞介素作为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与白细胞生长因子同属于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作用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及其他细胞,在传递信息、联络白细胞群的相互作用、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在炎症反应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与疫苗免疫接种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并提高动物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目前已报道白细胞介素共有34种(1~34),它们均具有多来源、多功能和多作用途径的特点。

目前兽医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4等产品。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可参照猪用转移因子的使用对象和方法实施,其防治效果大同小异。

2.4 免疫核糖核酸(iRNA)

免疫核糖核酸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信息遗传物质。它能将供体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但其本身并无免疫原性。现代研究认为免疫核糖核酸起着mRNA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传递免疫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免疫核糖核酸与抗原结合后,变成了“超级抗原”,可大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外源性免疫核糖核酸对受体细胞无种属特异性和抗原性,不会引发可见的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免疫核糖核酸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感染、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和肿瘤等有良好的效果。

2.5 抗菌肽(ABP)

抗菌肽又称为抗微生物肽或肽抗生素,它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产生的、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一类阳离子小分子碱性多肽,也是生物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病毒、细菌、植物、昆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及人类细胞之中,目前已分离到2 000多种抗菌肽。研究发现,抗菌肽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应激及调节免疫应答和解除免疫抑制的作用,并表现出抗菌广谱、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药性、无残留、无污染与安全的特点。

由于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真菌、原虫等都有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口蹄疫病毒、乙肝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等。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可用于猪的各种细菌、真菌、原虫感染以及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尚佳。

2.6 溶菌酶(Lysozyme)

溶菌酶又称为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或糖苷水解酶,为细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对细菌细胞壁有水解作用的蛋白质,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溶菌酶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哺乳动物的泪液、唾液、血浆、乳汁、胎盘、体液及组织细胞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许多国家认定为无毒、无害、无残留、安全性高、专一性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天然蛋白质。这种碱性水解酶能催化水解细胞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N-乙酰细胞壁酸(NAM)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NAG)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支架,在内部渗透压的作用下导致细菌的细胞壁破裂,细胞质外泄,造成细菌裂解而死亡。现代研究证实,溶菌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肺炎球菌、魏氏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与其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去活性。研究发现,溶菌酶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溶菌酶还能与各种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相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组织基质的黏多糖代谢,从而达到消炎、修复组织、提高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溶菌酶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反应,在动物机体正常防御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具有保护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作用。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功能;激活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细胞抑制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激活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

溶菌酶在杀灭细菌与抑制病毒繁殖的同时,不会影响动物肠道内益生菌的生态平衡,不产生耐药性,不会出现药物残留,广谱抗菌,安全,效果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没有配伍禁忌,更能提高防治效果。基因工程溶菌酶的杀菌效果比蛋清溶菌酶要高50倍以上。

目前国内外溶菌酶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兽医学、生物兽药工程、畜牧业生产与食品工业等许多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养猪生产中溶菌酶可用于猪的各种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及其混合感染的防治,效果可佳。还可替代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使用,据王晓可等报道,饲粮中按300 g/t和500 g/t添加溶菌酶饲喂断奶仔猪,可使断奶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8.88%和16.6%、料重比降低6%和12%、腹泻发病率降低77%和92%。

2.7 细菌素(Bacteriocin)

细菌素是某些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活性多肽或前体多肽。细菌素作为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复合物,它具有抗生素和益生菌双重功能,同时又具有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耐酸、耐高温、无药残、不产生耐药性、大部分基因位于质粒上、分子量小、含修饰氨基酸及结构复杂等特点。当细菌素作用于目标细菌时,通过静电吸附或疏水作用吸附在细菌的细胞膜上,进而发挥其杀菌作用。细菌素还可进入细胞内影响细菌细胞内的多种代谢过程,如DNA的合成、RNA的转录、细胞壁的合成等,从而发挥其抑菌作用。某些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枯草菌素还能抑制真菌等。

目前发现的几十种细菌素,已被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畜牧业生产、水产养殖、生物兽药研发及动物疾病生物防治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现有的细菌素,创造新的细菌素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细菌素将在人类疾病、动物医药保健、食品工业及饲料工业等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替代传统的抗生素完全有可能,发展前景十分宽广。

3 生物兽药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3.1 保健预防

在养猪生产中根据猪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和生产不同的各个时期,有针对性的实施药物保健预防,这是动物疾病防控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猪场应结合生产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施。这对于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提高仔猪成活率,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保障猪只健康生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3.1.1 哺乳仔猪的保健预防

第1天:仔猪出生后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的毛巾或者纱布将仔猪全身擦洗干净,然后放入30~32℃的保温箱中待10 min,让仔猪适应外界环境与温度。然后给仔猪口服止痢宝口服液(含嗜酸乳杆菌、丁酸梭菌等微生态制剂)2 mL;同时每头仔猪肌内注射转移因子0.25 mL加免疫球蛋白0.25 mL,然后再放入保温箱中待10 min后吃初乳。

第2天:仔猪2日龄时,用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滴鼻免疫,每个鼻孔滴0.5 mL,经鼻腔黏膜获得免疫,26 h即可产生抗体,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仔猪28日龄时再肌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1次,每头1.2 mL,以加强免疫。

第3天:每头仔猪再口服止痢宝口服液2 mL;同时每头仔猪肌内注射牲血素1 mL,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 mL,或者肌内注射铁制剂1~2 mL。

第4天:每头仔猪肌内注射转移因子0.25 mL加免疫球蛋白0.25 mL 1次。

以上措施可有效预防仔猪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缺硒性拉稀、缺铁性贫血等,同时也可提高仔猪增重和成活率。

3.1.2 保育仔猪的保健预防 哺乳仔猪一般于23~25日龄时断奶,仔猪断奶时母猪下产床离开产仔房,仔猪不合群,在原产房上停留5 d再转入保育舍饲养。在仔猪断奶时应进行12 d的保健预防,产房5 d,保育舍7 d。通过保健预防可有效减少断奶应激、温度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与环境应激的发生。因为各种应激的发生可诱发仔猪断奶时发生腹泻、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蓝耳病、慢性猪瘟、水肿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链球菌病、猪丹毒、喘气病及呼吸道病综合征等疫病。

预防方案如下,可结合猪场生产实际选用。

方案1:仔猪断奶前4 d,每头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4 1 mL;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1 000 g、干扰素800 g、抗菌肽300 g,拌入1 t料中,连续饲喂12 d(一年四季可用)。

方案2:仔猪断奶前4 d,每头肌内注射转移因子1 mL;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甘草多糖粉800 g、干扰素800 g、溶菌酶300 g,拌入1 t料中,连续饲喂12 d(秋、冬、早春季节使用)。

方案3:颗粒饲料不好添加药物时,可改为饮水添加。电解质多维600 g、葡萄糖粉600 g,对水1 t,干扰素(100 g对水 150 kg)、转移因子(100 g对水400 kg),混合饮水 12 d。

以上方案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与防止免疫抑制之功能。

3.1.3 肥育猪与后备母猪的保健预防 保育仔猪结束保育前5 d驱虫1次,转到肥育舍后保健7 d,肥育中期再保健1次,驱虫1次,直至出栏上市不再进行保健与驱虫。引进后备种猪在隔离检疫时驱虫1次,发情配种前保健7 d并驱虫1次。保健预防方案如下,可结合猪场生产实际选用。

方案1:板蓝根多糖粉1 500 g、干扰素1 000 g、转移因子400 g、细菌素400 g,拌入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10 d。

方案2:小柴胡散(柴胡、黄芩、党参、姜半夏、甘草等)500 g、干扰素 1 000 g、抗菌肽 500 g,拌入 1 t饲料中,连续饲喂7~10 d。

方案3:金银花粉1 000 g、甘草粉200 g、电解质多维600 g、白细胞介素-4 500 g、溶菌酶400 g,对水 1 t,连续饮水 7~10 d。

以上方案具有清热解毒,散风化痰,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能。

3.1.4 生产母猪的保健预防 母猪妊娠初期(妊娠第1个月)不要使用药物与注射疫苗,妊娠2个月时可实施保健预防7~10 d;产前产后各保健预防7 d。以消除母猪体内病原,提高免疫力,保障母子健康;预防母猪产前便秘、流产、难产、胎衣不下以及产后“三炎征”(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与乳腺炎)的发生。预防保健方案如下,可结合猪场生产实际选用。

方案1:黄芪多糖粉1 200 g、干扰素1 000 g、抗菌肽400 g、免疫核糖核酸800 g,拌入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10 d。

方案2:鱼腥草粉2 kg、干扰素1 000 g、白细胞介素-4 500 g、细菌素400 g,拌入1 t饲料中,连续饲喂 7~10 d。

方案3:清热散(大青叶、板蓝根、石膏、大黄等)500 g、干扰素 1 000 g、转移因子 500 g、溶菌酶 400 g,拌入1 t饲料中,连续饲喂7~14 d。

方案4:电解质多维800 g、葡萄糖粉800 g、转移因子400 g、溶菌酶600 g、维生素C 200 g,对水1 t,连续饮用 7~14 d。

以上方案具有清热解毒,润肺通便,抗病毒、抗细菌、抗氧化及提高免疫力之功能。

3.1.5 种公猪的保健预防可参照生产母猪保健预防方案实施,结合种公猪的现况选用。

3.2 病猪的治疗

目前,养猪场发生的疫病绝大多数都是由多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的,单一病原体引发的疫病几乎不存在。加之病原体广泛发生变异,“超级细菌”的存在,霉菌毒素的危害,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人为地滥用抗生素以及饲养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存在,致使猪疫病的发生表现出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疫情严重化,给猪疫病的诊断与防治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发生疫情时,一般不提倡治疗,应及时采取隔离、封锁、检疫、消毒、扑杀、净化等技术措施处理。在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采用细胞因子疗法、中药疗法、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与支持疗法等实施对症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可结合猪场疫情与症状特征灵活选用。

3.2.1 由病毒与细菌共感染引发病猪高热不退(42℃左右),精神沉郁、不食、粪干,皮肤发紫,行动无力,呼吸道症状明显,气喘咳嗽等,可选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小猪每头每次5~10 mL,中猪每头 10~15 mL,大猪每头 15~20 mL,加免疫核糖核酸(每25 kg体重1 mL)、加白细胞介素-4(每3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第4代头孢,每千克体重2 mg),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2:大青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加转移因子(每5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排疫肽(5种高免球蛋白,300 kg体重5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 mg),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3:银黄注射液(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每千克体重0.1 mL,加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水援(MHC-Ⅱ类分子,每25 kg体重1 mL),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易速达(长效头孢噻呋晶体,每20 kg体重肌注1 mL),肌注1次15 d有效。

方案4: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加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高免球蛋白(每300 kg体重5 mL),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复方多西环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每日1次,连用3~4次。

治疗中病猪气喘咳嗽严重者,下午加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每2 d注射1次,连用2次即可。饮水改为电解质多维700 g、葡萄糖粉700 g、维生素 C 200 g、抗菌肽 400 g,对水 1 t,连续饮用7 d。

3.2.2 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综合征,造成流产、产死胎;产后高热不退、无乳、便秘或者出现“三炎征”(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腺炎)时,可选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

方案1:鱼腥草注射液(每头猪每次10~15 mL),加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免疫核糖核酸(每25 kg体重1 mL),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速解灵(第5代头孢类,每20 kg体重2 mL),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2:香菇多糖注射液(也可用灵芝多糖注射液或当归多糖注射液等,每千克体重0.1 mL),加高免球蛋白(每300 kg体重5 mL)、加转移因子(每5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每日 1 次,连用 3~4次。

方案3:黄芩注射液(黄芩、柴胡、金银花、鱼腥草等,每千克体重0.2 mL),加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白细胞介素-4(每3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 mg),每日1次,连用3~4次。

在实施上述方案治疗时,要配合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700 g、葡萄糖粉700 g、维生素C 200 g、溶菌酶500 g,对水1 t,连续饮水7 d。下午每头病猪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1次,连用2 d。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机能,缓解便秘,尽快吃料,有利于早日康复。

3.2.3 病猪中发生病毒性或细菌性腹泻时,可选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连翘、金银花等),每头猪每次10~20 mL,加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转移因子(每5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5 mg),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用3 d;口服杨树花口服液,每次5~10 mL加口服补液盐(每头20~40 mL),混合1次灌服,每日上下午各1次,连用3~4 d。

方案2: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加高免球蛋白(每300 kg体重5 mL)、加白细胞介素-4(每 3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氟苯康注射液(氟苯尼考、抗病毒因子等),每千克体重15 mg,每日1次,连用3~4次;口服杨树花口服液方法同前一方案。

在实施上述方案治疗时,对于病情严重猪只,应使用5%葡萄糖盐水100~300 mL,加5%碳酸氢钠注射液30~50 mL,25%维生素C 5~8 mL, 混合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用2~3次,以防病猪脱水,心力衰竭而死亡。

3.2.4 猪群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并出现症状时要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改喂优质的全价料,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与硒的含量。采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其治疗原则是以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中和毒素,保肝解毒、排毒,维持电解质平衡,恢复胃肠道功能为准则。

方案 1:硫酸钠 25~30 g、液体石蜡 50~100 mL,加水500~1 000 mL,混合灌服,以保护肠道黏膜,排出肠内毒素。同时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加2%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灌肠,每日上下午各1次。

方案2:甘草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 mL),加免疫球蛋白(每5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加转移因子(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或者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或者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重症可加量),加白细胞介素-4(每30 kg体重1 mL,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 3:10%葡萄糖注射液 200~300 mL、25%维生素 C 5~8 mL、40%乌洛托品 20~60 mL、10%樟脑磺酸钠溶液5~8 mL,混合静注,每日1次,连用3 d,以解毒排毒,强心利尿,保护肝与肾的功能。

方案4:止血敏2~4 mL或者维生素K33~8 mL,肌内注射,每日上下午各1次,连用2 d。

治疗期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葡萄糖粉、溶菌酶、维生素C及甘草粉等,连续饮水7 d。

猜你喜欢

溶菌酶肌注每千克
泌乳阶段和处理温度对驴乳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致病菌抵抗溶菌酶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一道利润问题的变式思考
海参i-型溶菌酶的制备及特性
眼泪能发电
买水果的学问
活鱼当成死鱼卖
大苹果小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