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中后期注意保根护叶
2020-12-18刘忠强
文/ 刘忠强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管理的重点是保护根系不受伤害,保证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不降低,满足小麦生长后期对肥水的供应;保护叶片不受病虫、干热风的危害,延长叶片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保证小麦关键有足够的绿叶面积。
浇好灌浆水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一般小麦扬花后10~15天浇好灌浆水,以保证灌浆期小麦对水分的要求,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但此时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浇水,当天气预报2~3天内有4级以上大风时,应在大风过后再浇水,以防倒伏。麦黄期间至收获前10天内禁止浇水,以免损伤根系,引起断根烂根造成减产。
预防病害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多种病害高发期、重发期,重点应防治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以保证叶片的绿色功能期。
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红麦头,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部分或整个麦穗枯死。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要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在抽穗期到扬花期用药预防,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进行穗部喷雾防治。用药后如遇连阴雨天气,要隔5~7天再防治一次。对多菌灵抗性较高的地区,可以将多菌灵与戊唑醇交替使用,或使用多菌灵与戊唑醇等药剂的复配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2.锈病。叶片表面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现病情要及时防治。防治时每亩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洒,7~10天喷药一次。
3.白粉病。小麦下部叶片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严重地叶片干枯,造成籽粒不饱满。一般麦田密度大、降雨多、氮肥充足发生较重。防治时可用15%的粉锈宁每亩100克,或12.5%的禾果利每亩30克,对水30~45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及时治虫
小麦生长中后期虫害主要是蚜虫、红蜘蛛、黏虫、麦叶蜂等。
1.蚜虫。在蚜虫发生的初期每亩用3%啶虫脒乳油40~50毫升,或10%烯啶虫胺水乳剂10~20毫升,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2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如需二次防治可间隔7~10天进行,再次防治要注意药剂的轮换。
2.红蜘蛛。以成虫和幼虫吸食麦叶汁液,被害叶片布满黄白色斑点,以后斑点合并成斑块。一般前期干旱发生较重,防治不彻底的地块,后期仍然遭受红蜘蛛危害。防治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20毫升,或40%三唑磷乳油20~4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3.黏虫及麦叶蜂。食叶性害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茎吃光、咬断穗部,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时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60~8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40~6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30毫升,进行喷雾防治。
预防干热风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小麦受害后一般可减产5%~10%,个别严重的可达20%以上。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强风,使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大量蒸发,小麦体内的水分消耗很快,从而破坏叶绿素,阻碍光合作用进行,麦植逐渐由下往上青干,叶片变黄。防治时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尿素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或腐殖酸类叶面肥喷施叶面,弥补小麦后期根系吸收的不足,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一般5~7天喷1次,连喷2~3次。预防小麦干热风可与病虫防治同时进行,这可起到省工省时一喷三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