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8江苏常州市香梅小学王文辉
江苏常州市香梅小学 王文辉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正确指导,这其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正确利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健康地成长。
一、情感渗透教学法开展的现实意义
1.适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渗透进行教育,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 道德与法治学科讲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与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产生共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目标。 情感渗透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密切相连的,二者相辅相成。 缺乏情感渗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缺乏趣味和吸引力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情感渗透的教学,其实也是在调和偏向于感性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与偏向于理性和强制的法律教育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从懵懂的依靠情感转变为成熟的社会个体,并最终达到社会与个人的和谐。
2.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
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拥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也试图用更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整套教材内容处处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性的尊重,不断试图激发学生充满纯洁无瑕的情感,并最终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教学熏陶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给予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最终让德育“回归儿童生活”。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随着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道德与法治观念在课堂中的冲突
相比于过去的品德课,在新教材中,将“生活”和“社会”升级重组成了“道德与法治”,作为相对偏向感性的“道德”与相对偏向“理性”的法治,本身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寻求一个平衡点。 尤其是“法律”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和固定特性也与约定俗成的“道德”具有一定的不可调和性。
这种不可调和性出现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新教材“道德部分”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充满趣味。 但法律条文具有强制性,不能随意更改,在六年级上册有专门的法治分册对各项基本法律进行学习,这就使新教材一方面充满趣味,另一方面又略显枯燥,使教师和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差异。
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滞后
当前不得不使人关注的问题就是:道德与法治课虽然已经更换了新的教材,然而在课堂上,教师们仍旧以传统的课堂讲述进行授课,在学生们听来仍是索然无味,导致双方陷入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更多研究兴趣的境地。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维持着自身教学主体地位的占了大多数,他们只注重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试化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养成和法律意识培养的过程,严重影响了现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
3.家长及社会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偏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孩子能够更多地得到家长在物质方面提供的大量帮助,但在规则的树立方面则偏向于薄弱。 家长对孩子个人素养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养成还停留在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甚至有部分家长培养出的孩子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熊孩子”。 在道德培养的缺失下,家长更不会关注孩子“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总觉得“法”离孩子还很遥远,从而导致其对待“法”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甚至觉得事不关己。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校园中学生自私自利,甚至违法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我们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
三、情感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想将情感渗透教学更好地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将道德掌握与法治教学紧密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内容既包括道德基本内涵和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包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情感内容,更包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氛围。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简单枯燥地导入,学生不一定都能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的导入语言,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亲切感,击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使其更快地进入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中,完全可以利用家长对孩子遇到危险的教育和警示,带领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 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2.要善于利用生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情感渗透时,可将生活事例作为教学素材,渗入教学之中,这样不但能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拓展,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与此同时,生活事例渗透还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实践欲,促使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充分而有效地提高。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可搜集一些真实的交通安全故事,讲给学生听,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排队经历,增加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体验,进而使教学效率得以充分提高。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教育体验活动
在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仅仅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以情感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推进德育课堂的“家校携手谋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例如,微信群、QQ群之类的网络即时通信工具, 强化家校的联系。通过加强家校的联系,减弱家校间信息不对称的劣势。 同时通过引入校外资源,通过家庭教育树立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并依靠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强化和细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并最终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检验学习成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法治意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只有通过高效的配合,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存在积极的影响。 而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情感渗透式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对此,教师必须立足课程教学根本,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遵循方法与策略,应用准确性、科学性、适宜性等原则,进行高效课堂构建,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