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预设 尊重生成

2020-12-18于水风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膜水珠表面张力

于水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264400)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们在课前都会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预先设计。可是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往往会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如果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往往会出现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水面的秘密”一课时,教学预设是让学生通过玩硬币滴水、树叶滚露珠的游戏来观察突起的水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水有表面张力这种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感觉小水珠的表面好像有一层膜包裹着,里面的水才洒不出来。”这是教学预设中没有的,学生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对于这样的奇葩回答,当时笔者灵机一动,既然学生能感受到水表面的水膜,何不顺着学生的思路,从认识水膜入手,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下水膜的样子呢?笔者没有继续按预设内容进行,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探究水的表面张力。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这层水膜,笔者找来了小孩吹泡泡的玩具,让学生亲眼看看泡泡外面的这层水膜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而联想到水珠外面也有一层这样的水膜。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层水膜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又设计了一个“小水珠”游戏:找了几个学生围成一个圆,圆内站有很多学生。“这些同学代表一个水珠,每位同学代表一个水分子,所以,每个水珠是由许多个水分子组成的。中间的水分子特别淘气,总想向外逃,那么,怎样才能不让里面的水分子逃出来呢?”学生马上能想到外围的同学手拉手,紧紧地靠在一起,包裹住里面的同学。无需过多的解释,学生们轻松地就理解了“对,小水珠表面的这些水分子就是这样紧紧地靠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力,我们称它为表面张力。”

学生从发现水膜,到观察水膜、玩游戏体验水膜,亲身感受到了表面张力的存在,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对表面张力这种无形的力理解得格外透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植物的根”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预设是:先设计1个“证明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作为铺垫,然后再设计1个“证明根吸水的多少与根毛的多少是否有关系”的对比实验。结果学生在对比实验中,对“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的原则”把握不准,设计出的实验不到位,大大超出了笔者的预想,怎么办呢?是按预设直接告诉他们这一原则,还是另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这一原则?最终决定尊重学生的感受,既然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那就通过一个熟悉的小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举例:“小明和小亮跑的一样快,互相不服,于是相约今天再比一次。小明今天穿的普通的鞋子,小亮穿的钉鞋,大家说,哪一个跑的快?”结果,学生们像炸了锅一样,“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说不公平?”“怎样才算公平?”笔者及时地追问,学生们纷纷出主意,要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穿相同鞋的情况下比赛才能比出谁跑得快。顺势引导“这些条件都相同,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们顿了顿,终于想起来了,两个人不同。“对,我们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的条件都必须是相同的才公平。”“现在我们再来看根吸水的多少与根毛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这个实验,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学生马上就能想到两棵植物除了根毛要一多一少,其他条件都得是相同的,于是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周密的实验。

预设是教学的计划性,生成是教学的开放性。我们不能过分地注重预设,更要尊重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更多的时候,两者是互补的。当在具体教学中遇到有些预设不及的生成,教师就要灵活应对,不可忽视。

猜你喜欢

水膜水珠表面张力
巧测水膜张力
种水珠
水珠的魔法
湿滑跑道飞机着陆轮胎-水膜-道面相互作用
神奇的表面张力
MgO-B2O3-SiO2三元体系熔渣表面张力计算
非能动核电站安全壳外壁下降水膜的稳定性分析
CaF2-CaO-Al2O3-MgO-SiO2渣系表面张力计算模型
CaO-A12O3-TiO2熔渣表面张力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