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任务单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效能
——以《奇妙的指纹》一课为例
2020-12-18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庞丽燕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 庞丽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强调活动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综合实践的课堂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场所,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学生之间有思维力的差异,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流畅性和衔接性,任务的设置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寻如何提高综合实践课堂效能的过程中,笔者思索可否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活动任务单”入手,进行实践研究。就此,笔者以自己所执教的四年级《奇妙的指纹》一课为例进行探究。
一、活动任务单设计的问题研究
所谓活动任务单,是指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由教师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自主活动的任务驱动工具,学生据此以达成学习目的。它主要从“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提供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是教师指导小组活动的工具和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阶梯。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以“活动任务单”作为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架,学生根据任务单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写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二是创意设计指纹产品。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的思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也未能得到全面开发,可见,本次“活动任务单”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
(一)任务设置过于死板,忽视学生思维扩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在3分钟内完成活动任务表格第一栏里的任务:写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然而大多数小组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已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任务设置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有的小组根据“指纹识别器+ ?”的规律立刻想到了指纹锁、指纹日记,填入表格后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在6组学生中仅有一组学生进行了全面思考,因而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差距较大。本次任务单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并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但从活动过程来看,本次任务单的设计背离了综合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活思维的初衷,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学作用,导致高耗低效。
(二)任务设置过于笼统,忽视学生思维生成
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是:学生在5分钟内通过小组讨论,将关于指纹产品的创意填到表格的第二栏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不理想,答案也不够全面。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虽十分活跃,但创意却不完整,再加上在活动过程中,并非群策群力,导致一部分好的创意流失。另一方面,因各个小组中存在思维能力不等的学生,对于思维较快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写出了创意指纹产品,例如指纹保温杯、指纹水龙头等。但在有了答案之后,小组学生便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对于本组中思维较慢的学生来说就没有了思考的必要,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生成。可见本次活动任务单的设置并未考虑到所有学生,从而使一部分学生成了看客,未能真正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错失思维生成的机会。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学生产生的创意也极为有限,花费大量时间并未取得对等效果。综合来看,是由于本次活动任务单的第二个任务设计得太过笼统,以至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任务设置指向不清,忽视学生思维衔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自主活动,也应有必要的指导。本次的活动任务单只给出了任务的达成目标,即“创意设计指纹产品”,但并未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缺乏完整性。这样的任务设计并未起到真正拓展思维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思考的过程片段化。该任务单中未呈现让学生思维循序深入的线索,而是直接呈现目标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源头,限制了其思维的连续性。
二、活动任务单设计的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实践探究,将原来的两项任务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将第一项任务由原来的“写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改成“尽可能多地把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写出来,比一比哪一组写得更多”。将第二项任务由简单的“创意设计指纹产品”细化为“设计创意指纹产品名称”“展示创意思路(可以采用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及“写出该创意指纹产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三个方面的任务。笔者发现在综合实践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连续性。
(一)设置探索型任务,引领学生思维发散
探索型任务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对既定任务并非只有完成与未完成两项,而是设定弹性的任务,即没有对错,只有多寡。它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来增加答案的全面性。综合实践课堂中的活动任务单不仅要从“做什么”“怎么做”提出活动的要求和指导,更要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因此,可将上述任务单中的问题进行修改,第一个任务由“写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改为“尽可能多地把你所知道的运用指纹的产品写出来,比一比哪一组写得更多!”,该任务需要各小组学生集思广益。这样,学生思维的空间就扩大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还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处于思维紧张状态,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实现课堂小组活动的短时高效。
(二)细化实践型任务,促进学生思维创生
实践性任务要求学生不仅要思考怎么做,更要重视任务的操作性,它要求学生释放双手,手脑结合。综合实践的探究活动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让他们产生参与创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综合实践的核心任务。因而,笔者将活动任务单中的第二项进行细化,不再只是简单地写出创意指纹产品,而是先让每个学生进行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3分钟的讨论,每位学生就自己想到的创意产品进行介绍,阐述其功能。各小组进行组内投票,选出小组内得票数最高的一位学生,由他作为本组的代表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及时点拨。通过丰富任务形式,细化任务内容,让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以组内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让每位学生都达到真正的思维状态。
(三)完善连续型任务,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连续型任务是指教师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即它不是单一的一项任务,而是前置任务和拓展任务同步创生。综合实践的课堂上教师以任务单进行导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针对上述问题中学生对于一下子设计出指纹产品存在困难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在目标任务之前加一个前置任务作为攀登目标任务的阶梯,也可在目标任务之后加一个拓展任务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例如,本课的目标任务是要求学生“写出创意指纹产品”,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项任务,首先增加前置任务,即写一写自己的创意思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由抽象变得具体,增强其对自身创意产生的认知,进行思维的训练。其次,增加拓展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该创意指纹产品的具体应用,可适当联系生活进行举例,在促进综合实践课堂更生活化的同时,更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目的。通过连续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综合实践的课堂还要考虑课后活动的拓展性,将课堂成果延伸至课堂以外。因此在本节课的最后,笔者进行了修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各方力量去尝试完善自己的创意指纹产品。学生可以以采访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甚至可以尝试说服指纹锁的经销商协助实验,不管成功与否,都需要设计一份创意记录,形成创意报告,以此打开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综合实践的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课堂中应用的活动任务单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它是课堂活动的纽带和媒介。教师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其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充分考虑学情,任务难易适中,从而有利于为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