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晚熟桃“映霜红”优质栽培技术
2020-12-18新乡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王爱云
新乡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爱云
新乡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陈妍
映霜红桃属于极晚熟桃品种,该品种果形端正,果顶微尖,平均单果质量270 g,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8.5%,肉质酥脆,并带有淡淡的果香,果核小,可食率在95%以上。套袋果实洁白,去袋后7~10 d 着色,是较为理想的极晚熟品种。
一、定植
(一)地块选择
桃树根系呼吸旺盛、喜氧,适宜建立在土质疏松透气的地块。映霜红桃果实生长中后期水分管理不当极易裂果,因此,映霜红桃宜选择沙质土壤的地块建园,地下水位要低于1.5 m。如土壤偏黏或地下水位高于1.5 m,要起垄栽培。
(二)树形和密度
树形采用“Y”字形,南北行向,适宜株行距为2 m×4 m~4.5 m,每667 m2栽植74~83 株。
(三)时间及技术
水利条件充足的平原地区适宜秋季定植(10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丘陵缺水、冬季风害严重的地块适宜春季定植。
按照计划栽培密度,沿行向挖深、宽80 cm 的定植沟,然后按每株25 kg 的标准,将有机肥与表土混合后填入定植沟底层,然后用其他表土回填,浇塌坑水。选2 年以上的大苗,定植前用清水浸泡根12~24 h,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400 倍液蘸根处理1 min,再用100 mg/L 生根粉药液蘸根30 s,对苗木进行消毒促进生根,定植深度以原起苗前埋土位置为宜。定植后浇1次透水,水完全下渗后,整理树盘,覆盖黑色地膜。
二、整形修剪
采用“Y”字形树形,也称“V”字形,该树形透光均匀,果实分布合理,有利于优质丰产。主干高度40~50 cm,主干上端选留2 个与行向垂直相对生长的主枝,两主枝夹角70°~80°,主枝上着生15~25 个结果枝组或结果枝,不再配备侧枝。
三、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1.土壤深翻。自定植后每年秋季(10 月中下旬),沿定植沟外缘进行深翻,宽度30~50 cm,深50 cm,翌年沿第一年深翻外缘进行,直至全园深翻一遍。
2.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选择白三叶、紫花苜蓿、紫云英、鼠茅草等适宜果园的低矮草种进行人工规划播种。生草果园要注意在草幼苗期适当补充水肥;果树两侧留出80~100 cm 生长带,防止草、树养分竞争;生长季节进行1~2 次刈割,割下的草覆盖在果树周边,补充土壤有机质。
(二)肥水管理
1.基肥。定植后每年秋季结合土壤深翻每667 m2施优势腐熟有机肥2000~2500 kg 加过磷酸钙20 kg,施肥后浇水。
2.追肥。开花前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开沟施入。果实第1 次膨大前(开花后10 d)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开沟施入。果实第2 次膨大前(8 月中旬)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 kg,开沟施入。
3.叶面追肥。生长季结合喷药,每次加0.3%的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结果期从8 月底开始,每20 d 喷1 次氨基酸叶面肥,共喷2 次,提高叶片功能,增加果实品质。
4.灌水。每次施肥后及时灌水。桃园冬前和萌芽前要全园浇透水,其他时期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模式,禁止大水漫灌。生长季土壤干旱及时补水,8月底至10 月中旬,避免土壤忽干忽湿,防止裂果,要小水勤浇。
四、花果管理
(一)疏花疏果
疏花在花朵膨大期进行,人工疏除结果枝条背上花。疏果在开花后40 d 进行,按照果枝长度留果,15~30 cm 的果枝留1 果,30~50 cm 的结果枝留2 个果,50 cm 以上的结果枝留3 个果,留枝条两侧生长的果实。生产中要严格控制产量,盛果期果园每667 m2产量在2 000~2 500 kg,每667 m2留果量8 000~10 000 个。
(二)果实套袋
疏果后及时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施5%氰戊菊酯乳油2 000 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 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待药液干后进行套袋。选用优质双层纸袋,套袋时要做到“撑开、扣紧、扎牢”,防止果袋摩擦果面形成锈斑。
(三)解袋铺反光膜
映霜红桃在新乡市成熟期为10 月10 日前后,10月1 日即可开始解袋。为加快着色,去袋后应在植株两侧铺设反光膜。
五、病虫害综合防控
冬前进行树干涂白,结合冬季修剪,及时进行冬季清园,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病果等。春季萌芽前喷施3~5°Bé的石硫合剂,蚜虫防治重点喷好花前、花后两次药,“花前宜晚、花后宜早”。4 月下旬注意喷保护性杀菌预防穿孔病,隔10~15 d,再喷1 次。5 月中旬,豫北地区桑白蚧幼虫孵化盛期,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防治。6 月上旬注意预防梨小食心虫为害新梢,喷药时可加杀菌剂预防病害。金龟子类害虫推荐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同时可诱杀鳞翅目害虫。
六、采收分级包装
果实去袋后10 d,果面60%~70%着色即可采收,映霜红桃挂树时间长,可分批次采收。
采收后按照果实大小、果面光洁度、着色程度分级包装销售。